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耋龄忆往  一、家世略觇

(2007-12-19 14:17:23)
标签:

人文/历史

耋龄忆往               一、家世略觇

  我幼时家境赤贫;稍大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关于自己的家世,所知甚少,更不知有所谓“族谱”存在。1997年返乡时,族弟延龄交我一册立于咸丰九年(公历1859年)之《黄氏家谱》,曰:“此件应由我兄保存”。《谱》已破旧不堪,但吾深知此件对我黄氏宗族之弥足珍贵,返京后即请清华图书馆帮忙妥为裱修,并制箧珍藏之。便中浏览,方知吾黄氏一族“徙登”后之繁衍梗概。据记,远祖黄强公,系明末清初由莱州徙来登州者。在黄家村定居后、繁衍迄今已达十七世(吾为黄强公之十五世孙)。吾之前五族(俗称“五服”)排序为:高祖广元,曾祖大明,祖父永甲,父复古;吾父生吾兄弟姐妹共四人(姊已故,妹尚健在),吾兄(讳有)未婚早夭,剩吾“孤独一枝”,且无男嗣!按照过去的标准,已属“绝嗣”矣!

  吾黄氏一族“徙登”以后,既无名人,也无望户。《谱》中唯一能引起我之注意者,乃吾曾祖大明公为“太学生”一事。统观宗谱所涉男丁凡340人,名下标有此衔者,只有三人,前二人(八世之秉富公、九世之日章公)似皆无嗣;“大”字辈以下,有此衔者,仅吾曾祖一人而已!“太学生”者,以今语释之,应为“在京师读过国立大学”之谓。想吾自幼以卑微贫贱之身,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竟能得毕业于“京师国立大学”(清华大学)之机会,而迄今为止,在吾合族各支脉数百人中,有此机遇者,亦仅吾与大明公祖孙二人矣!此又岂偶然者哉?

  尤令吾有所深感者:高祖广元公生三子:大发、大纲、大明。《谱》中大发公名下注以“议叙六品衔”字样,说明该支为有其名无其实之“官宦”人家。大发祖为“官”声绩如何,吾不得知。但于其后嗣为人可窥一斑。盖大发公亦生三子:永增、永丰、永英是也。永增、永丰皆无后,只永英(我称之为三爷爷)独承嗣脉。在吾之记忆中,永英公家境优裕,但以傲慢、悭悋闻于乡里;平时很少与人接触,偶有之,则举止虽呈“温雅”,而盛傲之气溢于形表。其仲兄永丰(我称之为二爷爷,我未尝见过面,可能是在我出生或记事前已辞世),即《谱》之重抄执笔人,显为村中著名书家。但性情暴戾无情。传说曾有一子,幼时丰公为了“教育”其成人,责罚甚严酷,曾手提双足,将儿之全身倒悬于井口以恐吓之,如此“教育”方法,久之致令儿幼命夭折!永英公生一独子复善(吾叔也),复善叔生三子——延长、延贵、延龄,复善叔与延长弟皆具暴戾秉性,教子、“训”弟皆常以暴力乃至刀具为之……。此或亦可以“基因说”诠释之欤?但二弟延贵、三弟延龄,皆迥异于上述先人之性格,二弟仁厚,务农或做工为本,生一子名克谨,谨生一子名子廷,子廷为广元祖后六代后之独苗,弥足珍贵也。三弟聪慧,曾任教于县立中学,现退休在家,有相对较厚足之退休金,以维持生活及教养后代(延龄弟有一女及二外孙女)之需。……

  而吾之曾祖大明公,吾虽未尝亲睹其面,亲聆其训,但幼时尝听母亲与祖父等谈论过其片断事迹:为人清正廉明,誉孚乡井。大明公亦生三子——永科、永甲(吾之祖父)、永瑞。吾记事时,本村(羊岚黄家村)隶属县之第九区宝善乡,其时乡长为远族之复瑾伯(字子瑜,十二世永泰公之第三子,村里乡间人皆尊称之为“先生”),而村长即由吾之三祖父永瑞公任之。据说,吾曾祖大明公在世时,尝任乡长,村长由永泰公任之。总之,很长时间以来,乡长、村长二职,一直由吾家与永泰公家交替任之。说来可能亦非偶然,永瑞公之外孙王少卿,曾任吾村党支部书记;而永泰公之元孙廷运,为现任之党支部书记也!

  总之,吾甚为吾能作为一位清良知识分子之后裔而感满足也!

 

附1:《黄氏家谱》谱前小序:

黄氏一脉,自莱徙登,相传二百余年,原有影图,但年深日久,烟尘伤损,而且添写名讳,长幼莫分,男女无别,颠倒错乱,几乎不堪言矣。合族不忍废坠,共议按人捐钱,每人青钱二百二十,共捐钱二十三吊九百八十四文,聘请画师殷福明重绘影图,共计十五世;又请玉衡先生添写名次,正立家谱,自上而下,整然可观。惟三世祖兄弟六人,于上不知为谁所生,于下不知所生为谁,至于谁居长,谁居幼,谁有子,谁无子亦荒邈无稽。若四世祖国安兄弟六人,于上均无可考,于下则谁有子谁无子昭然各著矣。至于支派,以二世荣、魁二公观之,确然两大支;以四世志、汝、承三公论之,又显然分为三大支,其故何也?盖以前者传言,或曰荣公所生四子,魁公所生二子,谅志、承二公俱系长支之后,汝公独系二支之后,皆不敢强书,故阙而不录。昔圣人有言曰:自古皆有死,凡为子者,父母殁后,均欲署名于家谱,但家谱以上各有一定之碑位,男在左,女在右,不可过乎本位,亦不可不及乎本位,总要同合族指亲本位而添始妥。异子不可添名,从幼无妻氏者不可添。再则,无子而无继者亦不可添。余皆亦宜合族斟酌,规矩一立,决不可犯。岁次咸丰九年二月初三日合族等守元、恩元、龄元、大木、大德、大纲同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