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耋龄忆往(连载)

(2007-11-23 14:16:32)
标签:

人文/历史

 

耋 龄 忆 往(连载)

黄延复

 

小引:十二年前(1995年),我应母校——北京汇文中学编印校友录之需,曾撰《六七小述》(原文见下)略述生平,迄今已又过一“甲子”(12年)矣。当时因受92年突罹暴疾几死的启示,亦想顺便就一生经历为亲友们略留些许痕迹。不想天假妄寿,又在这个愈来愈不谐和的地球上苟活了这十多年!

实在是始料所不及,像我这样多舛多虞的命途,竟也能延续到八十个春秋——再过几个月,到明年的118日,我已满80周岁矣,亦称得上是个“耄耋老人”了!此前我也曾见到过好多各种各样的人物写的回忆录之类的文字,但其作者大多是做了大事,有了大名者,写起来既堂而皇之,又理直气壮。可是像我这样的草芥之民,竟也要写什么纪年性的文字,看起来实在是有些荒唐。可是最近读了几种相关作品,例如 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李赋宁先生的《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成书时李先生已年近九旬),受到了另一种启示,即这类文字的真正价值不全在于其作者是不是大名人(当然何、李先生也是名人),而在于它们是否能够给读者以这样那样启迪,至少可给人以某些文化的或历史的资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人生历程可谓“丰富”矣——从个人遭遇方面讲:贫穷、疾病、饥寒、离乱、浪迹、遭歧、受气、思想桎梏、政治迫害……等等等等;从人生阅历方面讲,朝代更迭、社会变、世态炎凉、人生百态,乃至巧取豪夺、权谋游戏……等等,都可说是“见多识广”、“一应俱全”,其中有些甚至可用“观止矣”三字来概括,如果写得好,信手拈来几种就会供人以消遣、把玩,甚至也会给人以这样那样的启示,至少不会是所谓“无病呻吟”。另外,我不久前曾又回故乡作一次暂短探视(背井离乡66年来,这是第四次还乡探视,都是暂短性的),故乡对我一生的历程也颇感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对故乡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等等有史料价值的东西。因想再浪费些时间与笔墨,把一生经历,结合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再作稍详些的忆志,将来对亲属追思、故乡修史、甚或对乡土研究家也能有一些裨益云。  

                        

                            2007年仲秋,于清华园寓所

 

附:《六七小述》(作于19951月)

自按:本小文原为母校汇文中学1950

校友纪念册而撰,后略加修订,以赠亲友。

 

    我于1928118(阴历丁卯腊月廿六)出生于胶东半岛渤海之滨的一个偏僻的小村——黄县城北羊岚黄家。自幼家贫如洗,常年过着饥寒交迫、半佣半丐的生活。1941(13)随母离乡背井,去东北(当时俗称“关东”)逃饥寻父,流落于黑龙江省延寿县所属黑龙宫秋皮囤小山村(该村格局与民俗酷似电影《林海雪原》中所描写的“夹皮沟”),开始了为时四年的亡国奴生活。但因饥腹稍充,也乘机接受了大约一年的“国民优级”(敌伪时期对高等小学的叫法)教育。1943年(15岁)辍学赴沈阳(当时叫奉天)投兄谋求生计,先后在大北边门外之同和兴铁工厂和中街东头之兴顺西丝房(后改称兴顺西百货店)当学徒,凡二年,吃尽人世间辛酸苦辣,受尽等级的、民族的欺压凌辱,许多都酷似高尔基人间三部曲中的情节,事繁纸短,姑不详述。1945年日寇投降,我和哥哥的心情都大为振奋,以能公开宣称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沦陷期中只能说自己是“满洲国”人,“祖先”只能追溯到女真部族),立志报效国家。于是在哥哥(他也是从小出外当学徒,经多年苦熬,时手头稍有积蓄)的精神与物质支持下入校读书。因自幼失学,虽靠自学(或曰“窃学”)而粗通文墨,但毫无学历可言,只能求熟人疏通,入沈阳第七中学之初预一(预备读初中一年级)试读。情势所迫,自须下一番奋发功夫。于是啃书、补习,日夜兼程;不遗余力,终有所获,连续跳考成功:1946年冬,考入沈阳私立野声中学(董事长是于斌大主教)插班读高一;1947年夏,再考入东北名校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仍插读高一。我生平“学力”之第一基础,即在此奠定。1947年冬,沈阳局势吃紧,中山中学奉命内迁,我亦随校迁抵北京(当时叫北平),先经学校联通,集体入宣武门外八角琉璃井之惜阴中学借读一时,后在平津两地之“东北临时中学”(亦称流浪中学,专为东北流浪学生而设)往返颠沛数月。1948年夏,考入崇文门内船板胡同汇文母校,插读高二,班号为高二乙。……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