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耋 龄 忆 往(连载)
黄延复
小引:十二年前(1995年),我应母校——北京汇文中学编印校友录之需,曾撰《六七小述》(原文见下)略述生平,迄今已又过一“甲子”(12年)矣。当时因受92年突罹暴疾几死的启示,亦想顺便就一生经历为亲友们略留些许痕迹。不想天假妄寿,又在这个愈来愈不谐和的地球上苟活了这十多年!
实在是始料所不及,像我这样多舛多虞的命途,竟也能延续到八十个春秋——再过几个月,到明年的1月18日,我已满80周岁矣,亦称得上是个“耄耋老人”了!此前我也曾见到过好多各种各样的人物写的回忆录之类的文字,但其作者大多是做了大事,有了大名者,写起来既堂而皇之,又理直气壮。可是像我这样的草芥之民,竟也要写什么纪年性的文字,看起来实在是有些荒唐。可是最近读了几种相关作品,例如
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李赋宁先生的《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成书时李先生已年近九旬),受到了另一种启示,即这类文字的真正价值不全在于其作者是不是大名人(当然何、李先生也是名人),而在于它们是否能够给读者以这样那样启迪,至少可给人以某些文化的或历史的资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人生历程可谓“丰富”矣——从个人遭遇方面讲:贫穷、疾病、饥寒、离乱、浪迹、遭歧、受气、思想桎梏、政治迫害……等等等等;从人生阅历方面讲,朝代更迭、社会邅变、世态炎凉、人生百态,乃至巧取豪夺、权谋游戏……等等,都可说是“见多识广”、“一应俱全”,其中有些甚至可用“观止矣”三字来概括,如果写得好,信手拈来几种就会供人以消遣、把玩,甚至也会给人以这样那样的启示,至少不会是所谓“无病呻吟”。另外,我不久前曾又回故乡作一次暂短探视(背井离乡66年来,这是第四次还乡探视,都是暂短性的),故乡对我一生的历程也颇感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对故乡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等等有史料价值的东西。因想再浪费些时间与笔墨,把一生经历,结合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再作稍详些的忆志,将来对亲属追思、故乡修史、甚或对乡土研究家也能有一些裨益云。
附:《六七小述》(作于1995年1月)
自按:本小文原为母校汇文中学1950届
校友纪念册而撰,后略加修订,以赠亲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