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斗柄回寅”及其他(修)

(2006-08-15 06:34:43)

faculty next year.……

“斗柄回寅”及其他(修)

 

我的短文《“贾元春判词”之我见》发出后,引起了一些反响,也颇挨了一些骂,都是我始料所不及的。实际上,这都是偶然发生的事:一位青年朋友到寓所来看望,他十分熟悉互联网方面的事。谈话中我流露出想“赶赶时髦”,即请他帮忙联通一个“博克”,以便消遣性地打发些退休生活里的“闲暇”时间。他不愧是个中高手,很快就办妥了。于是临时找了几篇旧文“试车”,其中之一就是那篇《……之我见》。发出后,不料反响还很热烈。不到一周,就有网友留言说,点击率已达3万次;又过了一天,我的上中学的小外孙女告诉我,又上升为4万次了,“留言”(或评论)意见也有6页之多。其中褒、贬以至谩骂兼有,一位网友挖苦我说(大意):“你的文章水平极低,还不如我上初中的女儿,也敢拿出来现丑!”有的火气更大,恶言恶语,连我不相识的网友也说伊这是近于人身侮辱。不过我心里明白,这些朋友之所以发如此大的火,有些是冲着我,而多一半是因为我文内牵涉到了他们的崇拜对象——刘心武先生。我的小外孙女担心我会生气,偷偷的对他姥姥说,怕我气坏了身体。我说,我还不至于那么脆弱。不过,我曾在我的“留言”栏里说了如下的几句话:“我现在有些明白了开博克的‘功能’和‘风险’了。我现在甚至也主张在网上适当地提倡使用点实名制。”因为我发现,凡是在网上无故骂人者,使用的都是“匿名”用实名也许能使其稍有收敛……。

闲言少叙。我这次给文章定了这样一个题目,并不是专为把文章弄得难懂一些,以避免人家再把自己当成中学生(其实当中学生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单纯多了!),而是它确实与文章所谈的问题有直接关系。这篇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实际上还是接着上次写的,即有的仍与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有关。

我想首先在就上次那篇小文罗索几句:明眼人也会看出,我上次的文章对刘心武先生一点恶意也没有,相反,还十分欣赏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本事。我并没有(原意也不是)说他“毫无文史知识”,而只是说他在某些方面有些欠缺。主要指的就本文所要谈到的这些问题。

年纪大些的人可能会知道,“斗柄回寅”四个字,是旧时北方写春联时常用来作“横批”用的。意思是说,天上北斗星的尾部(斗柄)又指向“寅月”(正月)的方位了,“春天又回来了”。

那么,“正月”就说“正月”好了,为什么要说“寅月”呢?这就需要有点历史知识才能弄懂。

原来,在中国古代历法方面,曾有所谓“三正”、或“三建”之说。在夏、殷、周三代,每年把哪个月定为“正月”是不一样的,周代是11月(称“建子”),殷代是12月(称“建丑”),夏代才是一月(称“建寅”)。 “建”,是“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哪里的意思。用现在的语言形象地加以解释就是:如果把我们所见的北斗星周围的宇宙空间比作一个大表盘,把它的小时的刻度123……分别比作“子”、“丑”、“寅”、“卯”……12个时辰和“北”、“北东”、“东北”、“东”……12个方位;把“勺”状的北斗七星(俗话说“北斗七星一把勺”)当作“时针”、,以“斗头”(即前四颗星)为中心从东北方(“寅”的方位)顺时针旋转,则会依次出现“建卯”“建辰”“建巳”……“建亥”等天象,按照天体运行的固有规律,斗柄每转动一辰(或一方位),表示时间已过去一个月(或可从中辨别出它正在指向东北方);“时针”移动满一周表示时间刚好过了一年(当然中间还有“闰余”方面的事,姑略谈)。最终又回到“建寅”,于是,“斗柄回寅”。

“建寅”是夏代所用的历法,所以叫“夏历”,中经“建丑”(殷代)、“建子”(周代)的变化,至东汉又恢复了夏制,沿用至今。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历法,实际上是阳历和夏历合用,历书上常称夏历为“农历”,其实是不确切的。

刘心武先生在讲座里用了不短的一段话揶揄了高鹗之后,又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从来没有人把一年的十二个月份“按十二生肖来划分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实际是——如我在上次的小文中所说,按照中国古代的历法,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干支”来反映。中国古书上也常有记载。如司马迁的《史记》上说:“抚十二月节,卒于丑”,这个“丑”就是“丑月”的意思。庾信的《哀江南赋》开头就说:“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建亥之月”指的就是那年夏历十月;就连刘先生读得烂熟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也有,如刘先生曾亲自引用过的第五十回中的一句话:“并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刘先生应该知道,这“年庚八字”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之一,正是用十二属相来表示一个人的出生月份的。

2006814  于清华园寓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