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沧州铁狮子的铸造之谜

(2011-05-09 15:48:40)
标签:

沧州铁狮子

浇铸

铸造

《天工开物》

冉庄地道战

文化

分类: 民俗心旅

探寻沧州铁狮子的铸造之谜

探寻沧州铁狮子的铸造之谜

探寻沧州铁狮子的铸造之谜

探寻沧州铁狮子的铸造之谜

探寻沧州铁狮子的铸造之谜

探寻沧州铁狮子的铸造之谜

一提到沧州,一般人都会想起林冲,想起武术。前者是施耐庵的虚构人物,后者是当地的一种传统文化。

事实上,真正能够让沧州在世界上闻名的,是沧州人在1000多年前请山东工匠李云铸造的铁狮子。

据记载和考证,沧州的铁狮子建造于公园953年。这一点因为在铁狮子的身上有记载铸造日期和工匠名字,让这个事实经得起任何质疑。而究竟为什么建?谁出资建?如何建?与何物一起建?狮子背上巨盆的用途究竟是什么?这些疑问事实上到今天都只是一种推测而无任何文字的记载。

出于对铁狮子神秘探寻的心理,我从冉庄地道战遗址直接驾车来到古沧州的所在地,沧州市的旧城镇。一路上铁狮子的指示标非常清楚。作为沧州人的骄傲,这座铁狮子的标识时不时地在沧州人生活环境中出现。

如今的沧州铁狮子,坐落在四周一片农田中的一座小院落中。这个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已经成了当地一个卖门票的参观景点了。

铁狮子尽管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观赏价值,但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偏僻,又无法形成串联起的旅游线路,如今的铁狮子景点基本很少有团队游客去参观的。这一点从景点门口的停车场就可以发现,那里只有能停放几辆小型车辆的空地。我去的时候正值是周末的傍晚,理论上应该是游客一天参观结束前的一个小高峰,可是事实上不是这样。我暗自庆幸自己能够避开喧哗,仔仔细细地在这个被誉为世界铸铁工艺品奇迹前好好与历史进行对话和交流。

想起各地假文物前游客川流不息,望着铁狮子前的冷清,真是有一种有喜有忧的感觉。

进门,巨大的铁狮子如同一头健壮的勇士,抬头昂首阔步向我走来,一种久违的雄性之美扑面而来。如今的铁狮子,经过多次修缮,已经被放在一座高约两米的水泥台座上,铁狮子也是满身锈迹斑斑,狮子脚旁和身子里面有许多铁管支撑着他庞大的躯体。对于这头本来就身高5.48米,长6.1米,宽3.17米,总重量约30吨的巨型铸铁件,再安放在高台上,让所有观赏它的人都需要仰视,这会更让人感受到雄狮的伟岸和气魄。

我静静地围绕着这头有着千年历史的铁狮子端详,一边走一边用虔诚的姿态来嗅闻铁狮身上千年铸铁发出的淡淡幽香,吸收着千年历史的气场。不仅被狮子的雄性和精神所敬佩,更迫切地想象着千年前古代的工匠,在简陋的铸造工艺装备前,是如何完成这一伟大的创举的。

铁狮子后面有一座墙,墙上的瓷砖上画着现代人设想的当年铸造铁狮子时的场景。根据现在文物学家和铁器铸造专家依据铁狮子身上600多块模板的痕印判断,当时这种浇铸法是中国古代最成熟的金属浇铸法——泥范明铸法。这种铸造方法到今天还在使用。根据这种方法的推断,当时古人工匠是先用泥胚制成一比一的雄狮模具,然后再在外面涂上泥块模型,再将泥块模型一小块一小块地割下,晒干。等到外层的泥块干透了,再用铁钉一块块地将泥块架在泥制狮子模型的外面,中间留有一定空隙,也就是铁狮子身体的厚度。等到浇铸的这一天到来时,将烧的滚滚烫的铁水一起灌注到空腔里,等到冷却后,将外层泥块和内层泥胚去掉,一头与泥胚一模一样的铁狮子就跃然而出了。

纸上谈兵讲的很容易,而真正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完成这么大体量和规模的铁器浇铸件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很难想象如何来保证是一次浇铸成功。

当晚,我入住沧州市区,从高速公路下来,路过沧州开发区的广场上,一头比旧州城古代铁狮子更大的现代浇铸的铁狮子耸立在广场中央。我后来从网络资料了解到,当地一家企业投资1500万元,重新一次浇铸了一头比原来古狮子大一点五倍的新沧州铁狮子。据说,运用现代工艺法浇铸这样的铁狮子,工匠们第一次浇铸因为狮身出现开裂而报废,浇铸第二个才成功。

可以想象,依照千年以前的工业加工水平,浇铸当时这么巨大的一座铁狮子,姑且不论铸造的真正原因,就是巨大的投资,对于当时不富裕的沧州人那简直是一笔巨大的财政负担呀!

参观完了铁狮子,铁狮子铸造之谜,一直围绕着我心头。为了揭开这个迷,我查阅了不少资料,观看了《发现中国》中专门介绍沧州铁狮子铸造工艺的记录片。

在这部记录片中,编导从明代《天工开物》一书和铸造永乐大钟的经验中还原和判断出了当时的工艺铸造之谜。

据这本记录片推断,当时是应该在空旷的地方挖一个六米以上的坑,将铁狮子的泥胚放进坑里,然后坑周围建起了许多冶炼的高炉,将烧红的铁水同时通过一定的装置从高处流向浇铸口,等到浇铸完脱胚后,再挖一个斜坡,将铁狮子往外拉出。

这个描述看似站得住脚,事实上经不起推敲。

设想一下,要同时冶炼近30多吨的铁水,而其各个炉子的铁水温度要控制基本一致,要在同一时间里浇铸。设想一下在千年以前煤炭、石油能高热值的燃料还没有应用的情况下,一般只能靠树木作为燃料,也只有小风箱来作为加温的工具,30吨的铁水要在铁狮子身边建多少个小高炉?空间摆的下吗?况且当时历史记载说铁狮子后面就是一座叫开元寺的寺庙,这样的环境能容的下建许多炼铁的高炉?即使建成了,30吨重的铁狮子,在四周稻田的泥地中,挖出一条长长的斜坡,究竟用什么工具可以把铁狮子拉出来?究竟是什么方法让这么重的铁狮子不被陷进泥地里?要知道,历史上在19世纪初铁狮子在一次风暴中被吹倒地,直到100多年后,解放后请苏联专家运用现代吊装工具才把他扶起的。更不要说到20世纪90年代动用大型吊装机分几次才把铁狮子移位到今天的纪念馆里的。

更不要说,是谁出这么多钱建起这样的巨型铁器的?在不出产铁矿石的沧州,这些铁矿究竟是怎么运来的,从哪里运来的。

围绕着铁狮子,许多疑问都无法真正令人信服地解开!这恐怕也是参观铁狮子的乐趣之一吧!

许多时候,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我们今天能够想象到吗?

昨天看完了作家许知远写的《祖国的陌生人》一书,作为作为记者的他曾经用四十多天从黑龙江的爱辉沿着历史著名的爱腾线考察。他在书中面对今天社会的现象,他自问到:古代的中国社会与今天的中国真的有关吗?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铁狮子的浇铸却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同样应该很难回答。

2011-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