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斌
阿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23
  • 关注人气:1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人的包容精神来自苏州历史的文化底蕴

(2007-12-14 11:31:35)
分类: 言论心声
 
苏州人的包容精神来自苏州历史的文化底蕴
新郎新娘(穿西服和红礼服)周围的有新苏州和老苏州,新老苏州人结婚代表着一种和谐和城市的包容性
苏州人的包容精神来自苏州历史的文化底蕴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内新建的国际名品广场上耐克的符号代表着一种开放和活力
 

苏州人的包容精神来自苏州历史的文化底蕴

     前天,我原来在苏州公司的同事小王结婚,她曾经做过我的下属,我也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结婚的话,我只要在苏州就一定去出席她的婚礼。

    小王大学毕业从盐城的农村到苏州,现在的工作是她第二个工作。第一个工作是刚跨出校门去做保险,很快就不适应,应聘到现在公司。当时的岗位是车间作业员。很快,他的主管发现她做事与一般的作业员不一样,一查知道还是个大专生,就调到生产管理部门做统计工作,不久又调到行政部门做人事。今天她已经提拔为科长了。我刚进这家公司时,也发现她工作很认真,做事也有头绪,就让她兼任我的秘书。

    我感觉小王的工作比较塌实,虽然她不是那种特别聪明和灵巧的女孩,但是,她话不多,做事特别刻苦。她住在公司宿舍,我经常发现她下班后到食堂吃完饭后就又到办公室整理手头的工作。我交代她的事情,她总是能提醒我或者帮我办好,她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走进我的办公室总是随手带上一个小本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懒笔头,有记录的习惯,做事总会有一些条理性。

    小王在公司的人缘也比较好,到了一定年龄,公司财务部的大姐们就开始关心她的个人事情了。财务部的小沈是地道的苏州人,人特别热心,她把自己老公的一个朋友小薛介绍了给她,小薛是独子,父母也是地道的苏州人,家境也不错,小薛人也是长的很帅,又在一家日本独资企业工作。大家还是非常热心地促成他们两个能够喜结良缘。

    当然,这些信息,也是他们快到了结婚的时候,小王的部门长告诉我的。我发自内心的高兴,一个外地女孩能够走入当地人家,成了他们的媳妇,这不仅是他们两家个人的私事,我更觉得是一个城市精神的体现。

    苏州的经济确实很发达,苏州的城市磁场也很强,苏州吸引了许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到这里工作、生活。虽然他们因为受教育程度或其他方面影响而造成了工作上的分工不同,但是毕竟都成为了这个社会运转的部件。我曾在各地工作过,虽然自己很幸运,在当地的企业担任高管,无论是生活或者社会地位方面多多少少有一些优越性,但是这段经历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异乡人要融入到一个城市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

    有些城市本来就是移民城市如深圳、珠海,所以大家都是外地移民,城市的文化就是移民文化,每个人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心灵家园,只不过是不同的城市因为移民的地域而造成一些小文化。比如,我在珠海就发现,那里的湖南移民过去的人特别多,湘菜馆遍地都是,湖南籍企业家也特别多,甚至还有湘籍企业家联谊会。在珠海的人生活的很幸福,所以珠海还被评为适宜移居的城市列第二位,我也曾用珠海的手机投了一票。

    有些城市一开始就是老移民城市,但是历史发展几百年后,这个移民城市的移民精神变异成了一种独特城市精神了,上海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上海很发达,也很开放和包容,因为那是一座大城市要成为大都市需必备的城市精神。今天的上海,多多少少总给外地人留下一个店大欺客的感觉。我有一个从湖北跑到日本,又从日本跑到上海工作的朋友,他在一家日本公司工作,工作也很舒心,唯一让他感到抑郁的事是公司一帮上海小姑娘,在办公总是喜欢用上海话说话,不管你听不听懂,反正觉得上海话是世界语言,你不懂是你自己没有学好。为此他曾在自己的博客上把苦恼用诗写出来。可是他又觉得上海确实是国内一流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

    苏州历史上不是移民城市,九十年代后苏州来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已至于苏州人把自己分成“老苏州人”和“新苏州人”,凡是移民到苏州的都是新苏州人。因为移民多了苏州话变成了弱势话了,连我的读六年级的外甥在家都不讲苏州话,我采取的是“高压”政策,到我这个舅舅家,只要说一句普通话,就要主动到门角去“立壁角”十秒。我和电视台播放的苏州话节目一样在担当起苏州话的捍卫者。当然,我是不排外的,我自己习惯讲普通话,我曾在与小王共事的公司定了规定,只要有一个不是老苏州的人在一起,就必须讲普通话,决不允许讲苏州话,哪怕他人听的懂也不行,这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

    苏州虽然不是移民城市,可是,苏州人对外来人可是一点都不排外的,无论是大人或者小孩骨子里都是如此的。今年国庆节后的一个休息日,我打算邀请原来在盐城工作过,现在在苏州工作的几个老同事到家里一聚,全家都非常高兴地准备着热情接待。我的爷爷是很小的时候从常州跑到苏州来学生意的,我的外公也是从南京跑的苏州来的,我的岳父岳母都是从无锡跑来的。本质上讲我们也是移民的后代,我们的祖辈之所以能融入到这所城市,是因为苏州的城市历史从来就不是排外的。

    历史上对苏州有突出贡献的“外来工”就是2500多年前,从楚国逃难到吴国(今日的苏州)的落难公子伍子婿,吴王敞开胸怀用了他的才,今天的古城水巷规划都是当年这个“外来工”留下的杰作。

    今天的苏州不仅继承着伍子婿也包容接受着一大批外来的人员,更能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很小国家的开发区管理经验给予了全盘接受和发挥,今天的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成就和对未来历史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不会亚于2500年伍子婿建苏州城对苏州发展的影响。苏州人对外来人员的包容是在骨子和历史中就遗留着的。

    我在婚宴上碰不少过去的老同事,特别是一些当年我负责招聘进来的外地大学毕业生,如今他们都成长为科长级干部了,从他们的脸上可以体会出他们目前在苏州生活的愉快和舒心的。他们都告诉我自己非常喜欢苏州这样一座城市。

    我请他们结婚的时候要让我知道,我愿意参加这些把根留在苏州的新苏州人的婚礼,一起分享他们的与苏州成长的快乐!

   (2007-12-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