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

(2008-06-27 17:30:45)
标签:

杂谈

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

 

对自然物的审美与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尽管二者有相同之处,比如都以自然而然的审美态度对待它们。但是,对艺术的审美,是需要相关的知识的,比如对艺术史的知识一无所知,我们无法欣赏现代艺术作品,在此意义上,艺术审美就有认识的成分,或是一种认识理解行为,不是纯粹的审美。但是对自然景观的审美,不需要知识就可以进行。这就是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所不同的,甚至是本质不同的意义所在。

对自然的审美,我们是站在自然之中的,对艺术的审美,我们往往站在艺术作品之外,作审美静观,这也是二者所不同的地方。艺术作品是从环境中孤立出来的一个东西,而自然景观,则处处处于各种复杂联系的环境之中,它周围的空气、阳光,都在变,我们的视角往往也在变,自然物不是一个静止的对象。这都是与艺术审美所不同的。自然审美,让我们觉得无法离开现实,无法像欣赏虚构的艺术作品那样,精神超越到艺术品之外去,而是令我们更扎实地与自然物捆在一起,不可开交。自然的真实性,现实性,是有吸引人、包摄人的无限力量的。它根本不服从我们的任何范畴思维,而艺术审美处处让我们进入范畴思维。

在自然审美中,我们的感觉器官和各种认知能力会“全体发动”、“草木皆兵”,并且没有一个中心。而艺术审美是有认知主持或由视听感官主持的。

也许正是由于人的自然审美经验,中国古代诗人或画家才在任何艺术创造中崇尚自然,效法自然,以自然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但尽管如此,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也要努力地运用好艺术语言,于艺术技巧方面达到娴熟程度,并且要求自己具有深厚的艺术理性修养,同时保持“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张力,并且最终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自然而然”的审美效果,让自己的作品“妙同自然”。

这无疑是要求超越技术或艺术语言,达到自然。因此,这里显示的还是自然审美美高于艺术审美的内在“天机”。

康德的审美,是无概念、无目的、无功利的纯粹静观,但这种纯粹静观还不是“在自然之中”的“介入式审美”,还是外在性的关注形式的审美,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然审美。因此康德挑选的艺术典型是天才艺术。天才艺术接近于自然。显然,康德的审美,最终并不是知性或理性的,而是与“自然的形式”相吻合的“主观的自由游戏”。由此说,康德的审美是介于艺术审美与自然审美之间的活动,但毕竟是偏向在“认识论模式”的。而自然审美却不是认识。这一点与艺术审美具有质的不同。按照康德的审美理论是无法达到自然审美中的“自然万物全美”的明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