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水墨画中的黑白灰

(2008-06-18 10:37:00)
标签:

杂谈

中国水墨画中的黑白灰

 

一、

中国画的一个特色即水墨色。如果说,色彩是绘画的第一形式,那么水墨色在某意义上决定了中国画的全部特色,或者说,水墨色就是中国画的“灵魂”。

中国画的水墨色,用现代色彩学的术语说,即“黑白灰”。我们用现代色彩学知识对“黑白灰”进行分析。

黑白灰属于中性色,意味着它不具有一般的情感意味,而是理性色。它不干扰或左右人的意识,因此,是与人的意识对应或吻合的色彩。

一般来说,所有的色彩都有感情特征,黑白灰有什么感情特征呢?回答只能说是深层的情感特征,与人的非一般的“深情”相对应,同时,也与人的“深思”相对应。

以往,思想或哲学的研究者,往往忽视色彩研究,认为色彩是在思维或意识之下的东西。但如果看到黑白灰的色彩是和人的“深思”和“深情”相对应或吻合的东西,更进一步说是和我们的存在相关的思维切切相关的东西,也许就不会忽视或排斥对色彩的研究了。

无疑,对中国画的水墨色现象的研究,是具有“思想意义”或“哲学美学意义”的。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是不可能还到意识领域,只在意识领域中“折腾”的。现象学还原只能是审美还原。这是杜夫海纳等人的一致观点。如果现象学还原只能是审美还原,那么色彩在哲学美学中的重要性甚至首要性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因此色彩是审美活动中的要素,甚至第一要素。

 

    自然中的黑白灰

我们在自然环境中,往往单独看不到纯粹的黑白灰。但我们能看到“空灵”或“荒漠”,这“空灵”或“荒漠”其实就是我们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黑白灰。是什么东西让自然环境中的种种景物突显出来的呢?是五颜六色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色彩区分了各种物体,而不是黑白灰。但依照色彩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说,黑白灰其实就在五颜六色的色彩里面,由它们暗中显示出色彩的深浅度(明度)。

由此我们说,中国古代把黑白色也放在色彩范畴里面算,如“五色”即包括了黑白色在内,这是很有智慧见地的。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五颜六色的色彩,其实内里是有了不起的黑白灰在起作用的。如果没有黑白灰就没有具有深浅不同的五颜六色的色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能是一片没有深浅变化的令人眼花脑眩、无法忍受的五颜六色。在这样的令人难以忍受的色彩景象面前,我们是难以静心分辨各种不同的事物的。但如果反过来说,只要有深浅不同的黑白灰,我们就能分辨各种不同的事物。黑白电视和黑白照片,就显示了黑白灰的独到功能。但,我们不能反过说,彩色电视和彩色照片对我们来说不是也能让人分辨出上面的各种不同事物么,但这要知道,所有的色彩都是有明暗度的分别的,在此意义上说,所有的色彩的骨子里都是有黑白灰的。

色彩的深浅度,看上去是由色彩本身区分开来的,但骨子里却是因为黑白灰。这可以由色彩学上的“蒙塞尔色立体”告诉我们。

可以设想,如果所有的色彩都没有深浅度的区分,那么一切眼前的事物都会像平面一样的展现于眼前,没有了前后之分的秩序。

色彩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深浅度(明暗度)是一个重要的色彩要素,甚至胜过色彩的“色相”区分。这个道理在黑白电视和黑白照片的例子中更可明显体现出来。一个色盲者,可以不太影响他的生活,但一个分辨不出色彩的深浅度的人,一定是会严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的。

我们过去往往受牛顿色彩学的直接影响,认为“七彩”的色彩是最重要的,黑白灰的重要性却被忽略了。牛顿的色彩原理是基于“三原色”的。三原色中没有黑白,因此黑白被忽视了。“三原色”原理告诉我们,三原色相加要么是“白色”或“白光”,要么是黑色或黑暗。这个道理让人也觉得少了黑白色问题不大,因为从三原色中可以得到或推出黑白色。这也是人们忽视黑白(灰)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五色”是让人同等地重视黑白和其它颜色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人看来,黑白也是颜色或色彩。中国古代画家称“运墨而五色俱”,“墨分五色”,这就是高度重视黑白灰色的。

诚然,墨可以分五色,蓝也可以分五色,红、黄等也可以分五色。“分五色”即可以分出深浅来。可见深浅是人的视觉区分各各不同的事物的重要条件。

色彩学上讲“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若从所有的色彩“里面”都有黑白灰来说,那么,也就是说,色相、纯度(色彩的鲜艳度)都是与明度紧密关联的。假如从黑白电视和黑白照片所显示出来的色彩的明度(深浅度)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来说,那么也就表明了色相、纯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黑白灰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是“内在重要”的东西。于是,我们说,中国水墨画专用水墨色就是在这个基本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诞生或形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