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黑格尔的艺术分类看

(2007-12-19 08:03:49)
标签:

学习公社

 从黑格尔的艺术分类看中国古典艺术
黑格尔从精神性逐步战胜物质性的标准,把艺术的依次发展或历史演进分三大类: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现就其浪漫艺术言,其中顺序是:绘画、音乐、诗歌,并预言,艺术发展到诗歌将被哲学代替而消亡。这无疑可看出他对语言和思想的执着和“钟爱”。他所钟爱的不是语言艺术,而是“语言哲学”。事实上,艺术并没有按照黑格尔的预言而发展和消亡,特别是在中国,情况并非如黑格尔所说的那么“机械规定”。检查中国古代“浪漫艺术”(用黑格尔的话说),其历史演进顺序是:音乐、诗歌、绘画,而不是:绘画、音乐、诗歌。音乐(乐舞)在中国最早繁荣,其次是诗歌文学,再后是绘画艺术(包括书法)。绘画艺术在中国古代最终取代诗歌的主流艺术地位。如果说,像黑格尔所说的,艺术发展到了诗歌,艺术就要消亡,由哲学来代替,或涵盖。那么在中国古代却偏偏是绘画代替了诗歌(指其主流艺术地位),而不是哲学。哲学在中国古代是“早熟”的,“代替”它的恰恰是艺术。如“老庄退,山水滋”,老庄哲学“早熟”后滋生或代替哲学的是“山水诗”。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性哲学”的“踪影”——哲学“潜入”于诗或艺术。由是,黑格尔的说反了。
并且,在中国诗歌也不是最后的艺术,而是绘画。光和色的艺术的绘画最终占据了主流艺术的地位,超越了“语言艺术”。如果说在黑格尔那里,诗歌还不是“纯粹”的,哲学才是最纯粹的,或精神的、浪漫的,那么在中国古代的情况则是“代替哲学”的绘画,主要是文人写意画就是最纯粹的,最“精神”的和最“浪漫”的。
由此“中西对比”,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我们说,音乐和语言艺术的诗歌以及同样是语言材料所构成的哲学,它们从形式上看都可以说是“声音艺术”,这是可以解读为德里达所指出和批判的西方“声音中心”(语音中心)的东西,是构成形而上学的形式,而不是“实际内容”的东西,或本体的东西。而中国文人写意画的物质材料(光和色)正好相反,是黑格尔也承认的“物质性大于精神性”的东西。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很“唯物”,在唯物的基础上讲精神,讲形而上学。中国文人画中的形上精神之突出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说,中国文人画的“代哲学”是落实哲学的一种形式,伴随文人画的更重要的是文人的“天人合一”的生存方式或生存样态。一种审美化的生存方式和样态。这种生存方式或样态是基本的或“原初”的本然生存样态,在我们说它“比书面的或声音的哲学更哲学”。这里可以看出,对比“中西传统艺术”即可“预言”出“黑格尔的终结”和“艺术哲学的历史前景”、“艺术的生命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