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白妆品重金属超标  环保组织建议修改国家标准

(2012-05-09 13:59:34)
标签:

杂谈

分类: G头条

20123.15日以来,国内消费市场再次不断爆出重磅丑闻。先有工业明胶制成的有毒胶囊,不仅爆出了废旧皮鞋的前身今生,同时也让不少知名药企纷纷落马;后有蜜饯生产厂家的生产环境肮脏不堪,随意添加防腐剂,伪造检测报告,加工过程触目惊心,让其中的知名休闲食品企业“来伊份”低下了头向消费者致歉……

化妆品市场也不太平。 410日,国内10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其随机抽取的477个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样品中,112个汞含量超标,比例约为1/4

 

  

美白妆品重金属超标  环保组织建议修改国家标准

/本报记者  李文连

 

民间环保组织“管闲事” 抽查美白妆品1/4不合格

这份报告是20123月至4月期间,来自东莞、重庆、南京、合肥、兰州等10个城市的10家民间环保组织,从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和购物网站随机购买了高、中、低档477件美白、祛斑化妆品,最后统一寄往北京。

      报告中还提供了更为细节性的数据,在所有抽检的产品中,有112种美白和祛斑产品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1ppm(毫克/公斤),占所有抽检产品数量的23%;有44个产品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化妆品中砷含量的规定;有20种产品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化妆品中铅含量的规定。

112种超标产品中,有23种被检出同时含有三种重金属汞、砷和铅。其中,汞含量最高的产品超过国家标准4万倍。结果还显示,淘宝等随机网购网站是重金属超标的重灾区。

 

数据是这样检测出来的

尽管不少化妆品生产企业对民间组织采用的检测方式颇有微词,但环保组织还是对外公布了数据的检测方法。据了解,此次调研得到了国际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网络(IPE N )的支持。IPE N高级科学顾问JosephD iG angi博士用“手持X射线荧光分析仪”分别对样品中的汞、砷和铅含量进行了仔细检测。

这款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的金属污染检测和文物研究,在美国环保署、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机构均有应用。

此项目负责人、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王秋霞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每个样品检测了3次,每次120秒。”同时,调研组还专门将一部分样品送到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进行比对实验。 他们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所规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冷原子吸收法进行了检测,并用这些已知浓度样品来标定X R F分析仪的系统误差。 结果显示,该仪器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1 5 %,能检测出最低含量不低于12ppm的汞、铅和砷。

      对于数据的真实性,王秋霞表示,都是经过仔细检测得来,真实可靠,因此并不担心企业起诉。 此外,她强调不合格的云南白药美白祛斑晚霜,其中汞含量为7060ppm、砷为45ppm.,由于抽查的渠道是淘宝网,是否正规产品尚不得知。厂家可以依据网店地址去查证,可以去维权。

 

汞中毒性别特征明显 多为女性

汞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化妆品中的无机汞会造成肾功能损害,引起皮疹、皮肤变色、结疤、焦虑、抑郁症、周围神经病变、抗感染能力降低等,孕产妇更是高危人群,会将汞转移至胎儿体内,有可能导致儿童产生神经发育缺陷。

此外,砷与铅同样对人体有害。铅是已知神经毒素,会影响人的感官、行动和认知行为。砷同样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记者从北京307医院肾内科主任王汉斌那里了解到,从今年1月份开始,该院肾内科已经收治了160多例使用化妆品造成汞中毒进而引发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都是女性。而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也称,化妆品汞中毒带有显著的性别特征。现在使用增白祛斑产品导致汞中毒不再需要数月至数年的累积,有的人只用了1个月产品就中毒了,这与患者使用的产品汞超标情况严重有关;同时,也与患者使用的频次有关。她说,“使用含汞的美白祛斑化妆品会造成汞中毒,引起汞中毒性肾病、脑衰弱综合征等病症。”

郝凤桐主任介绍说,化妆品汞中毒患者通常有以下特点:

1、接受定期美白服务在36个月左右;

2、临床症状不明显,轻者仅有乏力、多梦等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头晕、失眠、多梦、脾气暴躁等症状;

3、缺乏汞中毒意识,等出现了全身疼痛症状时才去检查,但这时已经中毒很深了。

 

环保组织建议国家修改标准

“我们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产品的包装上没有看到任何标签说明成分中含有汞、铅和砷,这违反了相关的国家标准,”王秋霞还说,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美白化妆品属于普通用途化妆品,祛斑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目前,我国只对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审批,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采用的是备案和市场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而且在很多省份备案是自愿的。“有些产品,明明标着是美白化妆品,但说明里又提到有祛斑功效。一些违规的化妆品企业就可能利用这一管理上的疏漏,使含有有毒重金属的产品流入市场。”

      此外,民间组织在《美白、祛斑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调查报告》中介绍,我国规定化妆品中砷含量限值为10PPM,铅含量限值为40PPM,这与东南亚国家联盟规定的砷含量限值为5PPM,铅含量限值为20PPM的标准存在差距。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调整化妆品中砷、铅等金属元素含量限值标准。

王秋霞表示,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制造商应立即停止在化妆品中添加含有汞及其它有毒重金属和化学品,以安全的替代品替代。零售商停止销售含有违反国家规定的产品。重金属超标的化妆品,应立即从实体店和网店中下架。制造商要主动在产品包装上标明产品所含成分。

 政府部门责任尤为重大,应该介入,并将美白类化妆品列入特殊用途化妆品,加强监管。同时,可以与民间组织合作,就化妆品中的汞对公众健康带来的风险这一议题进行持续的信息公开,提高公众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总第749期
后一篇:总第751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