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权威预测:2011年全球护肤趋势

(2011-01-14 14:08:19)
标签:

杂谈

分类: J趋势

权威预测:2011 年全球护肤趋势

/本报记者 杨婉

生活不相信眼泪,市场不相信炒作。2011年,全球护肤市场会出现哪些亮点,哪些趋势?本报记者特搜集全球的各种预测报告,以便向人们展示一个最接近真实的来年护肤未来。


权威预测:2011年全球护肤趋势


1、要实效,市场不相信炒作

市场研究集团敏特预测认为,2011年,美容消费者对护肤品是否能带来效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样的需求下,透明度将成为来年营销策略的基础。该机构认为,效果驱动型产品将持续成为个人护理品的未来趋势。这一点在价格上将有所体现。

根据敏特关于抗衰老护肤品效果的一项调查显示,31%的美国妇女,21%的英国和德国妇女承认他们不知道这些产品的效果如何,继续使用是为了以防万一。 欧洲其他地区中, 19%的西班牙妇女,17%的法国女, 13%的意大利妇女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然而,在同一份报告,敏特也表明,随着消费者的年龄增长,他们不再相信个人护理产品的炒作行为。敏特建议,作为品牌提供商,应力求提供简单、可靠的解决方案。

2、经济低迷,客户忠诚计划势在必行

2011年,经济气候依然有些压抑,在妆品的消费上有人看到了绝望,有人却看到了希望。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使用化妆品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更美丽、更有活力仍将成为妇女们的必然选择。欧莱雅在一项报告中就预测经济形势对购物趋势的影响。它预计,“妇女将继续使用化妆品是让自己开心起来,以帮助他们面对长期的经济不确定性的压力”。这表明,开发新产品仍可吸引妇女们的注意。但是,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司应该设立产品续用部门,鼓励顾客对忠诚度的兴趣。因为人们很可能返回购买续用产品,而不是一扔了之。

因此,2011年最热门的美容产品将是有关奢侈品的,并能通过消费者的满意度来实现对品牌的忠诚。这时,新客户忠诚度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

3、科学护肤产品竞相出炉

美容业外新技术的发展助长了抗老化配方的增长。其中,许多都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大品牌。去年8月,Anjana Gosai在为Grazia Magazine撰文认为,新一轮的电动霜将是对付皱纹的最新创新。“来年的冬天,美容行业会因为疯狂消费和强有力的皱纹减少而提速吗?

其中,天然护肤品品牌的竞争将加剧。90年代中期,由于纹理,天然护理产品从感观和嗅觉上仍不能登大雅之堂。这使他们成为许多人的道德选择,业务从没有做大过。但是,Aveda Ren, Trilogy Nude等品牌却让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许多主流消费者与那些一直在寻找道德配方的人们一起受到美的诱惑而选择了天然护肤品。天然已经成为精明美容消费的新品种。预计,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起来的天然品牌将在2011年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4、护肤和彩妆进一步融合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PD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相对2008年而言,201018 - 64岁的妇女中使用化妆产品的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在这些化妆的妇女中,每天只使用一种化妆用品的妇女越来越多。以美国的人口普查为基础预测,上升了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了一万名妇女。虽然整体妆容使用率有所下降,但对皮肤护理有利的化妆品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具有压倒性多数,几乎86%的化妆用户中,在过去一年里使用了对皮肤有好处的化妆品。根据该报告,保湿(54%)和SPF保护(51%)是被引用最多的护肤型化妆品,其次是控油型/不堵塞毛孔的占32%,减少皱纹/细致轮廓的占30%,自然/矿物为基础的占27%。 这些妇女中,五个中就有两个使用对皮肤有益的化妆品。

 随着消费者简化自己的美丽套路,对于既能护肤,又可提供妆扮的化妆品,对于化妆品公司而言仍然是机会。换句话说,虽然美容行业将继续寻找新的机会,但是这种化妆及护肤的融合仍将是新兴的平台建立。我们年轻的消费者仍然在学习和实验,以确定哪些是务实,而节省时间的方法,因为他们的皮肤美容需要与不断变化的需求连接在一起。更多元化的护肤选项将成为2011年的重点。

5、民族护肤品孕育更大机会

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显,民族护肤品市场自1990年以来已经增长231%,据报道,全球价值已达1.5万亿美元。 由于妇女和某些少数民族裔男人需要成为品牌拥有者,满足他们独特需求的产品。由于这一人口比例在美国和多元文化领域中一直在持续增长,因而多元文化的产品需求也变得十分迫切。但是,目前看来,这种人口趋势还没有完全在美容市场产生共鸣,无论是在质量和信誉方面。

虽然一直以来,民族护肤产品都存在,但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仍在继续努力寻找护肤产品,以满足其特定需要。据尼尔森公司的调查,种族间的健康和美容产品的种类预计将增长最显着的临界增长。根据化妆品包装反映的事实,民族护肤品市场在过去二十年中在美国形成了爆炸性的增长,自1990年以来增长231%。在英国,民族人口是增长最快的部分。而对于品牌的机会而言,这样的增长就更加意义重大。这表明,2011年,随着全球大融合,民族护肤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6、男人护肤,快速崛起

事实证明,男人护肤不是鸡肋。2009年男士护理产品销售增长7个百分点,并开始沿着女性皮肤护理的趋势发展。欧洲仍然是男性消费的旺盛区域,在法国,德国和英国市场销售强劲。而巴西市场成为关键所在,其销售额占到整个行业的9%2009年其注册价值增长速度为9%,达到23亿美元。然而男士皮肤护理和沐浴产品销售却微乎其微,而其最大贡献率为剃须和除臭剂。整个市场情况来看,很多人开始注重护肤,却不愿意使用可以与女性共用的产品;他们开始倾向关注抗老化、SPF等功能。而其中,老化迹象似乎是男人最为关注的所在,尤其是对广告痴迷的广告青年们。而对于老年男性而言,尽管他们不愿意进入美男行列,但对于抗老,却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潜在市场。由此看来,男性抗衰正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14年,由于男人护肤的崛起,全球价值将因此增加大约40亿美元2

为此,2011年,行业应引起更多的男士护肤品牌,让他们在护肤、剃须、除臭上有更多的选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行为学研究表明,男子不喜欢太多的选择,更喜欢简单的解决办法。他们喜好运动,反而在女性护肤品放置的过道摆放男性用品更能引起男士的关注。另一方面,男士头发护理发展速度缓慢,只有4%的增长速度。这一方面依然显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7、天然个人护理品,请走大众路线

根据克莱恩公司的研究,消费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接受天然个人护理产品,并兴趣大增。天然个人护理品推动了世界各地这部分市场的显著增长,尽管整个行业发展温和。虽然不能避免要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但是天然个人护理市场与其他门类相比,其恢复速度却要快得多。在四个主要的市场区域,天然个人护肤已超过了行业整体的发展。由天然运动的持续发展,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区前所未有的增长不仅可能继续超过行业的整体增长,而且会为地区和全球的玩家提供更大的机会:在下一个五年出现两位数的爆涨。

目前,除巴西市场外,在历史悠久的传统草药疗法的鼓舞下,亚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个人护理市场, 2010年已出现了两位位数的增长。在这里,真正自然的配方持占据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具自然风格的产品增长将更大。预计,在中国和印度,其草药的自然优势,以及广泛接受的产品将确保对天然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到2015年,天然个人护理品预计增长率达到14%。可以预见的是,天然个人护理在努力开拓大众市场,并走向药店、超市等的同时,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增长。

8、化妆品销售渠道多样化

专柜、专卖店、超市、直销,化妆品的销售渠道似乎万变不离其宗。当然,互联网对化妆品销售的贡献是最不容忽视的。网购化妆品已成为很多新潮女性的新选择。随着2011年即将到来,化妆品销售渠道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团购将继续发扬光大,而互联网的优势也奖在团购形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家庭购物通道也将被打开并扩大,这将意味着主妇将把在一次性的购物中可能购齐家庭相关成员的所有妆品。譬如,更多的韩国客户越来越喜欢购物的轻松和化妆的方便。2010年,这些韩国客户通过互联网和家庭购物渠道的销售分别增长了12.1%14.1%。这种联合互联网和家庭购物的趋势有望继续在2011年保持增长。韩国方面的数据为增长9.1%。而预计,全球在这样的新模式鼓励下将向新的销售额推进。

9、有机产品将得到更严格的监管

随着全球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化妆品应运而生的环保概念备受关注,其中“天然有机”像一阵风刮向了消费者。不过这阵风预计还会很长久,于是乎,人们生出了对化妆品是否正宗“有机“的疑问。毕竟,在中国,还没有机化妆品的标准,而在欧美国家亦无统一的标准。但是,在欧美国家中却有严格的界定:“有机化妆品”的概念从有机农业延伸而来,前提要求其产品所含有的植物成分必须源自“有机植物”——在定期检测下不曾受过有毒物质或重金属污染,土壤只能以自然的轮作方式恢复生气的有机环境下,不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杀虫剂、抗生素及荷尔蒙来种植的农作物就是“有机植物”。在“有机化妆品”制造过程中,不添加人工香料、人工色素,不含石油成分,所添加的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须受到严格限制,且制造过程须符合相关规定,不能使用动物实验及利用放射线杀菌的产品。它最大特点是安全、有效,即使最敏感肌肤也可使用。正是这样的严格定义和标准的不统一,使得2011年各国对“有机”的监管将更加严格,这不仅体现于有机化妆品标签的规范,也体现在宣传用语上。当然,这也是基于“有机化妆品”越来越风靡。

10、口红效应频现,转向大众品牌

经济危机的阴影总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收缩开支似乎正成为主妇们的主要工作。不管是欧美还是亚洲的美丽消费人群,节约的心态一再出现,而在化妆品消费上The “Lipstick Theory” claiming that women will always find money for beauty (established during the WWII) is likely to hold true in the UK. 口红理论开始发挥大作用。同样的是面部护理品,以前用雅斯兰黛的,现在可能用玉兰油;以前用兰蔻,现在倾向于用雅芳。从实现的情况看,大众品牌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时,也许正是大众品牌的机会。如果促销、宣传跟得上,从大众品牌往上提升不是不可能。

可以预见的是,2011年,将是大众品牌的混乱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无法颠破的真理。The same can be said for facial skincare, although we are becoming more frugal and comfortable to shift from prestige to mass-market brands.从这从现从

 

 

 

11、简化护肤程序让基础护肤品升温

复杂的护肤程序意味着花更多的钱来投资美丽,也意味着,如果不加强卸妆程序,皮肤享受的不是美丽而是伤害。2011年,消费者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除了向大众市场要好的肌肤以外,简化护肤程序一再升温,而令基础护肤品出现购买热潮。与此同时,一些实用而令护肤程序简化的多功能化妆品也受到人们的追捧,譬如,能遮瑕、能防晒、能保湿,能护肤的多功能BB霜以及兼具彩妆和护肤功能的化妆品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于是,多功能、多样性成为化妆品公司追逐的热点。为此,植入健康、植入美丽、植于实用成为化妆品市场的关键词。

12、整形后护理升温

2011年,很多人会回避昂贵的动刀整形程序,而选择较少侵入性手术,如玻尿酸、透明质酸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以及激光换肤等等。毕竟无创整形或微创整形可以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无痛的美丽,这是人们所期望,也是他们愿意尝试的。微创整形在全球的兴起不仅乐了消费者,乐了医生,也给美容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In 2011, many people will shy away from these expensive procedures and will instead select less invasive procedures such as Restylane®, Hyaluronic Acid and Botox® injections as well as Laser and Acid peels. 整形后的皮肤护理被提上了议事历程。消费者开始定期探访自己的皮肤护理治疗师、水疗中心和皮肤护理诊所。消费者视These skin care professionals have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 to really improve your skin.这些皮肤护理专业人员的工具和技术为自己真正改善皮肤状况的生力军。因为他们知道New devices and new active ingredients form part of a powerful arsenal of non-invasive, anti-aging tools that a licensed skin care therapist has access to.新设备和新活性成分的非侵入性是抗老化的利器,而唯有专业的皮肤护理护理才是保证自己皮肤美丽的最后一道防线。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expertise and pay them a visit.与此同时,一些针对整形后护理的产品也预计会在2011年走进百货专柜、药店和超市,而为大众所喜爱。

13、承诺健康生活方式

承诺健康的生活方式通常会抓住亚健康人群的心。吃要健康,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身体和皮肤的健康指数。抗氧化剂丰富的食物比比皆是,吃下他们可以让你的机体健康,从而实现自我修复。然而,如果使用含抗氧化剂,氨基酸的外用护肤品,对付你皮肤的过早衰老也是相当不错的主意。这时,良好的营养和美容应齐头并进。运动自然是清除毒素,改善循环绝妙方法。运动可以弯曲和伸展你的皮肤,反过来又促进血液循环,刺激你的淋巴系统。但是定期美容和按摩,则特别适合你的皮肤健康。 而减压可以让皱纹走远。压力削弱了人体的防御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获得休息,放松你的身体,使你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都是让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2011年,化妆品在提倡健康护理的同时,也会融入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个爱美之人都在美容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