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天堂,对于求学、奋斗而言。然而,享受方面却未免粗枝大叶。中餐馆简陋狭小,正规的西餐馆又过于煞有介事。遍街望去,难见几个装扮精致的美女,也难怪,大部分美国女人的身材都令人称奇,年纪轻轻的一张脸,身材却随便可以裁我两个。想象中的丰乳肥臀细腰通通落了空。那都是好莱坞造出梦来骗人的。固而很多中国胖女到这里都自我感觉良好,不知不觉落入自暴自弃的深渊。所以没必要再打扮了,衣服能穿下已属万幸。这就不说它了,其实我只想找一家合心合意的咖啡馆,开辟我的第二工作场所。许多朋友都在尽心尽力帮我物色,至今未果。
咖啡在美国太普通了,每个餐馆都有,花一块多美金就可无限续杯,所以人们懒得单独开家咖啡馆,何必呢。这是我想象出的原因,否则难以解释为何咖啡的故乡美国除了星巴克就没有像样的咖啡馆,害得我像离队的小红军一样四处寻觅咖啡馆,却找来找去找不着。倒是国内把一切享受的东西做到了登峰造极。
最爱的是我家附近,也就是工体东侧的“泰迪黛丝”咖啡馆,其实它只是一个蛋糕坊,兼卖咖啡,果腹的只有三明治,却天天爆满。原因是这里闹中取静,在丛林掩映的深处,通体透明却又富于安全感,服务生不论男女均气质高雅,不卑不亢。咖啡蛋糕都很正宗。最主要的,这里出没的基本都是文化界文艺界人士,整体气氛不低俗。更有美女养眼。每天我吃过午饭便背着电脑步行到这里,在角落的一张小方桌前插上电源,点杯咖啡,便开启一天的写作。这里的常客很多,互不搭话,井水不犯河水,但每天看到几张熟脸,还是有一种家庭的氛围。写累了,就揉揉眼,放眼欣赏一下周遭的美女,这里常有明星出没,我碰见过赵薇、袁立、韦嘉``````等等,不过真正的美女全都不是明星,她们大概也是文艺界人士,也许演过几个叫不出名的小角色,但都装扮时尚,美丽得像一只只孔雀。有一次赵薇坐我旁边,素面朝天的她显得很普通,她邻桌的女孩美艳惊人,却无名气。看着这两张脸交叠,我暗想导演的眼光都怎么了?总之看到这里的女孩,就大致了解了时尚流行信息。有朋友聚会,就约在这里,电脑一关,聊得天南地北,然后去旁边的“三个贵州人”吃晚饭。好不奢侈。有记者采访,也约在这里,不管电视还是纸媒,出国前几乎三天两头采访,至少有十几拨约在这里。服务生也见怪不怪了,本不准摄像,也由了它去。熟客嘛。
还有一家比较高档的是位于安定门外馆斜街的“圣淘沙茶楼”,有点贵,但装修、服务包括口味绝对一流,每次请比较尊贵的客人,不管来自哪里的,我就选在这里,吃饭喝咖啡大抵人均消费两三百元,但绝对令客人啧啧赞叹,无可挑剔。也去写过几次东西,但想想在这么高消费的场合写字未免过于奢侈,只能偶尔为之。说偶尔,我的每个好朋友也都被我请过几次了。由于去的次数太多,已升为vip,享受八折优惠。
此外王府井天伦王朝饭店三楼的咖啡广场也颇合我心意。几十米高的空间(据说是亚洲最高的室内咖啡馆),很开阔,有阳光从顶上照下来,兼具室内外之优势。是我到过的西式咖啡厅里最好的,牛排做得很棒。晚上还有乐团伴奏。当然这里消费也不比圣淘沙低,用来写东西总觉太奢侈。
再有一家常去写东西的地方是建外sohu城里的“蓝莎咖啡”,从玻璃窗可看见流动的风景,但由于不通车又无喧闹之感,《在疼痛中奔跑》有一半儿是在那儿写的,只是后来有了泰迪黛丝这新欢就舍了旧爱。
我的新书里准备把我爱的咖啡馆一一道来,这里就不多说了。
到这边后,因陋就简找到家附近的一家星巴克,对着电脑却总也没有感觉。据说美国的星巴克故事多多,前几日有个老外,说是意大利人,偶尔搭了一句讪,自称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歌手和演员,第一希望我给他写中文歌词,号称可以让我发家致富。第二如果我愿意第二天就可以让我当上演员。他充分发挥了老外好夸张的特点,把我夸得沉鱼落雁。其时我精神萎靡,素面朝天,十足黄脸婆一个,诧异莫非老外的审美观和中国人竟差了这么多?!再则二十五岁之后,我对于演戏再无兴趣,一无天赋,二来估计也演不成明星了。这么多中国明星打破头也进不了好莱坞,就我?!老头说他老婆是中国人,过两天还要约我谈进一步的合作。如今年纪渐长,已不太相信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了。
在美国朋友不多,见面总是客客套套,想找个朋友就着咖啡或酒好好聊聊,却总也找不到。昨天有一个见过一面的朋友打电话来,竟对别人鼓噪了大半天,放下电话自己吓坏了,怎么变成祥林嫂了?所以还不如在这里唠唠,免得憋坏了,变得比谁都唠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