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PK国企:四大“夙仇”何以“解怨”?

标签:
民营企业保值增值市场化纠错财经 |
分类: 经营管理 |
民企PK国企:四大“夙仇”何以“解怨”?
文/管益忻
管益忻教授在点评
管益忻教授在做笔记
这其中,中企联研究部副主任胡迟教授发表的“新时期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效力问题”,引来一片热烈讨论。管益忻教授对此做出了四点评说:
第一,必须破除“嫡庶”规则——不能将央企甚至所有国企看作“共和国长子”,而将民营企业看作庶出之子。多少年来,我们都因为民企和国企二者的身份不同,而对这二者施以差别化的待遇,也人为地给二者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公。但尽管如此,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仍然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尤其是在民族品牌的建设方面,更是做出了令国企难以企及的卓越成绩。如奇瑞、吉利、华为、中兴等民营企业莫不如此。
第二,必须破除国企(仅仅)增值论。市场经济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且莫说货币飞速贬值年代的保值显得多么的苍白甚至荒谬,单就社会复杂再生产的基本属性之“1+1大于2”来说,保值都只能是落后生产力的一种暂时性的存在形成。而那种源于“孩子哭了抱给娘”的陈旧观念,而将国企发展仅仅定位于“保值”的目标设置,实在是放纵其惰性的同时,在质上降低了对一个正常的经济组织体的要求。殊不知,那些自己掏腰包办企业的民营企业当家人们又岂敢以如此荒谬态度对待自己的企业:办企业只求保值或许可为创业之初的“卧薪尝胆”,但其最终目标必然是增值,而且是大大增值。故此,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必须将目标定在增值上。
第三,民营经济才是保民生的主体经济。现在的新增就业有80%以上甚至更高都是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业,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了广大的劳动力。目前,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就业,一个是不断的按照经济发展的速度去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而这两个方面是离不开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为改善民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就连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也离不开中小企业。凡是经济比较发达,农民收入比较高,条件比较好的农村,都有一些中小企业在这里起着支撑和纽带作用。中小企业为改善民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第四,市场化纠错规则。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告诉人们,管理的核心在纠错,而纠错最好的机制在市场化机理。可相当一部分国企千方百计逃避。而民营企业则难以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