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消”化:市场经济纵深行(之三)
(2009-04-10 10:10:37)
标签:
消费房地产创意财经 |
分类: 企业文化 |
“营消”化:市场经济纵深行(之三)
2009·3·15答记者问
三、挑战危机当大力推进“营消”化运作
记者:今年的“3·15”,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了“消费与发展”这个年主题,您对此有何评论?
管益忻:今年的“3·15”非同一般。现在,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缓解的迹象,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中国消协提出“消费与发展”这个年主题是非常及时、非常好的。今年春节期间,一些大城市的消费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十几,但是下一步空间怎么样还很难说。现在中国人有很大的后顾之忧,医疗卫生、教育、养老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后顾之忧解决了,就会放心大胆地消费了。但不管怎么说,经济发展是以消费为出发点的,现在政府投入四万亿,就是要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要想通过拉动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来讲,就要特别强调消费本位论。现在一些人喜欢说产能过剩。前年我就说过,咱们讲的产能过剩,是说生产100万辆车,卖掉了90万辆了,于是就说产能过剩了,其实不能这么讲。你得看剩下这10万辆是不是符合消费者的口味,不符合那就不叫产能过剩。总不能说我生产什么你消费者就得买什么吧?这不又回到计划经济了?根本的还是要“适消对路”,注意,我说的是消费者的“消”。有鉴于此,希望企业在利用国家给的资金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一定要想着消费者,想着用户,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切不可盲目行事。如果你这个项目对不上消费者胃口,消费者就买你的账,也就拉动不了消费,更谈不上促进经济增长,反而是起了促退的作用。消费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我要强调的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市场格局、消费需求和消费思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凭原来的经验、方法去应对处理当前有关消费与发展中的新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产品的研发、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品牌战略等一切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者,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必须进行一番变革。可喜的是,现在多数企业都在变“危”为“机”,努力做好生产、消费、发展这篇大文章。
记者:我们看到,房地产、汽车、旅游、文化创意等行业对经济的拉动占很高的比例,这些行业怎样才能把消费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管益忻:旅游行业可能受外国的影响大点,受国内的影响不大。我刚看到一个报道,山东人游山东比过去增加了19%。以此类推,河北人游河北、北京人游北京可能也是不错的。旅游业这些年发展很快,但问题也出了不少,特别是坑蒙旅客、漫天要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旅游市场机制还有待健全,旅游行业的服务意识更待提高。推出一个旅游产品、一条旅游线路,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挣多少钱,重要的是要考虑给旅客提供了多少快乐,多少知识,多少便捷。只要这样,你都会有回头客,都会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就汽车业来说,现在美国三大汽车企业有点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欧洲的汽车业也不景气,这就为咱们的汽车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发展汽车业不能只依靠合资,只生产国外牌子的产品,这样不会给我们的汽车业带来长久发展。创自有品牌才是真正的出路。从消费者角度看,现在小排量和新型燃料车很受热捧,这方面是值得企业动动脑筋的。
文化产业,在我国也很有发展潜力。像文化创意产业,它和消费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市场很大,这些年来发展势头很好。比方说电视剧《亮剑》、《闯关东》、《走西口》等都很受观众的喜爱,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资金、规模都很重要,但创意更重要。好的创意会使产品表达的审美趋向、审美标准、审美情趣、故事情节等具有时代气息,符合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形成心理沟通。像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就挺厉害,标志着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堪称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员电视台最近搞的美猴王品牌授权专家论证会,我去了。它就是把美猴王这个形象衍生到衣服、饰品、玩具等七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是一个大的产业集群。这就把产业放大了,也受到了各方面消费者的欢迎。文化产品要强调意境。李宇春并不漂亮,歌唱得也不是特别的好,但“超女”活动创造了一个意境,这个意境打动了年轻人,受到了他们的喜爱,就是成功的。
注:本文原刊登于《中外企业文化》杂志2009年3月号,此处略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