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客户经济投资战略管益忻 |
分类: 经营管理 |
六、在培育核心技术投资上,从单纯讲自主创新向同时兼顾购进、联盟相结合转变。
毫无疑问,从“营销”投资向“营消”投资过渡。在培育核心技术这个聚焦点上,我们始终必须坚持以创新为主导的原则。
当然,若有条件借助于自身品牌、能力、市场网络、制造经验等通过并购或在联盟中获得更多的核心技术也有可行的经验,已被多次证实。如,海尔同三洋、联想同IBM。
本题目拟重心讨论的是如何从单讲自主创新向同时兼顾并购,联盟合作中获得核心技术的战略转变问题。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复材)案例足以作典型说明其原委。
事实已表明,这是一个直取世界最先进产业核心技术的投资并购而大获成功的案例。表明成功的投资战略转变必须如同中国复材并购德国风电核心技术,那样善搞好这个“兼顾并购”。
中国复材是如何兼顾购进这一核心技术的呢?
(1)迅即抓住战机
全部并购获得核心技术的首要环节在于善观风色抓住战机,使并购成功获得了NOI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及其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世界市场(枢纽)。
据报载,进入2007年,德国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商NOIRotortechnikGmbH(下称NOI)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共同迎来了全新生活:他们成为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复材)的首批外籍职员,工资明显提高,并且每年都有机会到中国工作4个月。
这些变化源于 1月6日,中国复材对NOI风机叶片核心业务的全面收购以及以此为基础,在德国组建全资子公司SINOI有限公司。而这仅用300万欧元,开创了中国本土企业收购国外风电设备公司的先河,打通了国内企业获取海外风电核心技术的通道的事件,完全是由2004年7月NOI陷于财务危机,中国复材获得信息定下决定达成了。
(2)紧紧抓住要害
并购是如何获得成功的。这是抓住战机后的第二关键环节。核心业务、核心技术是能否抓到手,就看方法是否得当。
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国复材紧紧扣住NOI的财务危机,申请破产保护的脉搏展开攻势,这便抓住了事件的要害。
位于德国中部的北豪森(Nordhausen)的NOI,总资产约1200万欧元,鼎盛时期曾是欧洲第二大风机叶片生产商,拥有国际领先的1.5-2.3兆瓦级风机叶片技术。但2004年7月,由于一个重要股东突然撤资,NOI陷入财务困境,进而申请破产保护。
得到NOI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并有意拍卖资产的消息后,中国复材老板(张定金)立即意识到,这是中国复材获取NOI核心业务,包括关键技术一次难得的机会。
(3)大举进攻,“务求全歼”
这可分以下几点来讨论
a、敢于竞标
能否获胜,张定金门当时心里并没有底,因为中国复材2005年6月才刚通过购买NOI生产许可证的方式介入到风电设备领域,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风电研发和技术储备。与竞标NOI的西班牙、美国等知名风电制造商相比,在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中国复材的优势并不明显。
但张定金们心理明白,中国的具体巨大的市场优势是他们望尘莫及了。
b、善于竞争
事实上,据知情人士介绍,欧洲的这些对手最初也没把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复材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NOI理所当然会选择实力更强、距离更近的欧洲企业。
c、不怕失败
“不管能否成功,我们都要试一试。”张定金们的决心更得到中国复材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董事局主席宋志平的支持:“集团全力支持,相信你们能成功。输了也没关系。”
d、奋力拼搏。
2006年6月,中国复材对NOI的收购进入到实质阶段。张定金与中国复材副总经理、连云港中复连众董事长任桂芳多次率队飞赴德国,与NOI的托管律师以及债权人委员会进行商谈。尽管中间历经波折,但中国复材最终赢得了胜利。
(4)坚忍不拔,扬长避短
以获胜的主要因素:一是坚忍与诚意;二是中国区大市场吸引力,中国复材专业化程度。
事实表明,中方获胜的主要缘由,首要的是通过收购之前与NOI的技术合作,以及谈判中表现出来的坚韧和诚意赢得了德方认可,这一点甚至比出价还要重要。第二,及时沟通,紧**磨合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谈判中一有“风吹草动”,中方高层就会立刻飞到德国寻求解决方案,这一点让德方始料未及。第三,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中国复材在风机叶片等复合材料产品上的专业化程度让德方认识到,双方合作能互相提供资源和市场。未来15年,中国的风机叶片市场需求超过200亿元,这让NOI找到了二次使用其成熟技术的广阔舞台。
2007年2月—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