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蓝海,迈向客户经济时代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益忻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 胡迟
以上,本人从各个侧面讨论了绿海战略的不同特性。归纳起来,企业竞争战略的发展大致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波特之前,企业间的竞争,人们基本上把它放在宏观(或国家)范围内认定与探索其规律的。第二阶段以波特的两部著作发表为标志,他是将它放在一个产业之内来观察和设定战略的,竞争以产业为目标范围。按照《蓝海战略》作者钱.金的话说,波特的竞争战略从理论术语来讲,是一种结构主义的观点,或者是环境决定论。以上二个阶段共同点是企业(或资本)本位论,第三阶段则是以基于客户经济理念的绿海战略的诞生为标志,其鲜明特点是以客(用)户的需求,而不再是以供给方为本位。因此,绿海战略首先考虑的不是企业(产品)的成本、利润等等,也不是与同行之间相比的所谓差异化,而是完全以用户视角看问题的新经济。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就发展阶段而言,绿海战略属于从传统的红海战略、蓝海战略中脱颖而出的战略研究前沿性与颠覆性的新思想,但它并不是对以往那些战略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扬弃与继承。在实际商战中,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仍然有大量的适用空间,因为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往往不由企业自己决定,而是外界所强加的,因此,企业的经营战略有时是由确定的外界环境所诱导出的,而并非完全由企业自己所选定。不同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一个企业适用的成功战略对另一个企业就未必合适。另外,某一个战略模式的应用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根据企业的成长状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各种战略模式之间的界限也并不是完全截然分开的。随着企业经营规模、阶段与环境的不同,各种战略模式也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可能性。当然,企业经营不变的原则永远是趋利避害,选择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永续成长的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选择何种战略模式只是选择不同的经营手段,而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