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北五条
经住过一位姓石的接生婆,所以胡同就有了这么一个名儿。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里就提到过,清朝末年北京的接生婆大多被称为“姥姥”。而那部作品中的“我”,就是被“小白姥姥”接生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接生婆逐渐在城里消失了,1965年胡同的名字也改成了西四北五条。而在解放前,这条胡同还差点姓了“张”呢。那是因为大军阀张宗昌就曾经在这里住过,这里的老人们说,原先从5号到13号都是张家的产业,他的宅邸几乎占据了半条胡同呢。
年北洋军阀奢华的气息。如今的13号院已经成了寻常百姓家,那种恬静,和谐的氛围,让住在这里的人们都过的那样舒心惬意,那样的悠然自得。和13号院一样,7号院也是座大院落,原先这是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傅增湘的宅邸,后来也被大军阀张宗昌纳入囊中,要弄清楚7号院的历史还得去问这位先生。施先生很喜欢研究历史,对于7号院的历史,他更是如数家珍。这里曾经是一座充满书香的宅院,蕴涵着众多历史文化的小院儿,正静静的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施先生一直钟情于史学研究,他凭着对历史的热爱,寻找着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