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女医生——良各庄村医务室医生姜贵玲
姜桂玲从赤脚医生干起,至今已经35年了,她几十年如一日,作为在房山区周口店镇良各庄村医务室的医生,从当初默默无闻,到如今远近闻名,她靠的就是两句话:责任和真情,医品和医德,六个字:勤动手、多
动嘴。在这里,乡亲们嘴里的好人、好医生姜桂玲,不仅成了良各庄村乡亲们的亲人,也成了附近村子人们的亲人,他们说,有病找她看,你就一百个放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食源性疾病增多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有一项是对农村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姜桂玲本身就对村里上升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忧心忡忡,姜桂玲接到参与研究任务后很是兴奋,决心要完成好。然而,让姜桂玲没想到的是,首先遇到的就是乡亲们的不理解,怎么办?姜桂玲心里明白,在农村,人们往往对疾病认识不够,改变观念比改变什么都难。但作为医生,责任当头,往前的路虽然不好走,但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再难也要走下去。村里人都说,姜桂玲就是咱的亲人。这亲人二字,让她感到沉甸甸的,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她深知乡亲们挣点钱不容易,她开药都是少而精,绝不多开一分钱的药。
姜桂玲常跟同事说,医生的责任心强,病人的病痛就会减轻,命就可能保住;责任心不强,病人的病痛就会雪上加霜,甚至丢掉性命。为了遏制村里上升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姜桂玲利用一切机会,挨家挨户的给乡亲们讲,还利用村里的广播站为大伙做知识普及。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姜桂玲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她创造性的采用“高血压治疗记录本”的形式,实现了对农村高血压病防治研究的病例化、格式化、数据化。姜桂玲的工作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她的手机后24小时开机,她的电话号码村里的每一位乡亲都知道,不管是白天在医务室,还是晚上回到家,乡亲们一个电话,她二话不说背起医药箱就走,随叫随到,不愧是乡亲们的120。
这位老人叫赵桂花,快80岁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长期服药,住院也是常事,老人早就挂在姜桂玲心里了,姜桂玲一次次“精准”的抢救,换来老人一次次的生命,让赵桂花一家更加信任她。经过努力,全村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姜桂玲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一些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还是不够重视。她利用一切机会,坚持亲自上门给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量血压。姜桂玲在出诊给病人看病的同时,只要一有机会,逢人便说逢人便讲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付出总会有回报,十年心血,姜桂玲与同事换来的不仅是肯定和表彰。2008年,周口店镇所有
村、居的百姓都得到免费领取四种慢病治疗药物的实惠。渐渐的,乡亲们理解了,对疾病也越来越重视了,看到这些,姜桂玲感觉到欣慰和快乐。
如今,村民们都不用督促,每个月都能自觉的到村医务室来测量血压,他们已经把这当成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来对待了。为了让乡亲们加深印象,每次给大伙量完血压,她都不忘再多嘱咐几句。如今通过她和同事们的努力,全村高血压患者得到了及时控制,由此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降低。他们这些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出色工作,给九五计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也让该镇也成为了多种慢性病防治研究工作的试点乡镇。姜桂玲心里始终牵挂着乡亲们的疾苦,她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铺在了良各庄村,也铺在了乡亲们的身上。她说她要做一个好医生,更要做一个乡亲们满意的好医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