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人情(寡之祭)
(2017-03-03 22:01:20)分类: 短篇小说 |
边婶新近丧夫,看到白事不免伤感,忍不住迎风落泪,象一个需要疼怜的孩子。英婶丧夫也已多年。与儿子的关系也不甚好。一对寡妇,相对便觉凄凉。人前落泪,不过自怜自伤,也渴望有人来关怀。
谢娘同样是寡妇。与她们俩个阔别多年,相聚。毕竟不是新寡的人,只想为亡夫多做点事。所以地方特色的供品都力求可以自已做就自己做。其他的,才付与酒店和亲人。
来者是客,步盈想,边婶和英婶都需要自己的照顾。她只是有点惊异于丧夫的女人,会变得象小女孩一样无助,在你的面前不事掩饰的哭,期待你来哄一哄,但凡有一两句话中了她们的心,才平静了些,可是对于有人关怀的暖,却似乎更愿意用多哭些来赢取。
毕竟从此后,象小鸟一样依着夫被疼爱是不可能的了。想起了往昔,边婶想,虽然他十几年病殃殃,可毕竟是个可以相陪的人。传统女子的爱,总是奉献与牺牲多于索取。边婶在这点上品德高尚,并没有嫌弃乃夫。
英婶丧夫却相对要早些,她的夫虽然常与她吵架,毕竟这一生也就这一个夫守到变成寡。此后又一直在跟儿子闹矛盾,女儿也跟儿子闹矛盾。可再怎么矛盾,如今见到步盈,也只会长吁短叹说:要多陪孩子,很多事,想修补已补不来。多陪些,多陪些好。
她总是这样叮咛。
边婶比较能见世面。纵是能见世面,在祭堂前看着故人的相片,还是忍不住当着众人想落泪。只好走出来。走出来也到处是人,而她已控制不住,引得谢娘的女儿步盈来关照她。步盈身上有暖气,一句话:死者已矣,生者要好好活着,好好照顾自己,好让他们放心。她便孩子般听话地点头。到底想起,又孩子般咧开嘴哭。
肯盈想:十几年前自己不也如此忍不住。可是时间修复了一切。想不到,如今我竟如此平静地在这里温暖地哄着一位妈妈。
边婶后来便有些依恋步盈。步盈哄边婶的样子那么温暖。英婶在告别的时候也象个孩子一样地在步盈面前说着离别的话,渴望着她也跟自己说: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有时候我们对于温暖的渴望,便是如此的简单。
步盈有点感动。觉得今天这个自己真美好。哄得寒冷变成了暖春。她便自然而然地体贴起来,把两位婶婶牵引着,哄着,关爱着。
后来她跟母亲讲起两位婶婶的情况。谢娘又想笑又想哭:瞧瞧我们这三寡妇。怎么就这么凄凉。
谢娘又感叹地说:为什么男的都走前头?
步盈说:一来耐苦力不如我们女的。二来,也许生活的责任真的太重了。三来,面子与底气的对比也太重压人了。
当一天被日月收了回去后,又一天来临。步盈却开始感觉到了高调主事的不安。象是一个被蛇咬过的人,她总记得那些高调带来的人情的疼痛。疼痛是一种烙印,深深烙在骨血里,一有机会就想跑出来哼叽痛哭。或者跑出来撕扯人。
那不都是因果吗。只觉得痛苦的话,就想要发泄。边婶英婶和谢娘,靠哭泣来释怀。步盈却被教导要有强大的内心。再强大的内心,也有崩溃时候呀。何况,她还要站在那霜雪底,经风雷雨暴。
有时,她真想撕扯了一切。就象撕扯掉一切自己不喜欢的画面,好重新开始。却哪里能够呢。挣扎,便成了土地松动与地震的开始。谁碰着就谁倒霉。
步盈想。若都能逢着,能让我变成象对待边婶与英婶那样温暖的人,那就好了。可是为什么生活让我们逢着的,都是会让我们暴躁,发狂的人呢?
只好离群索居些,或者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象一个有修养的人吧。
步盈只望风俗能变化些,不要老是得不停地拜祭。好不容易心灵的伤修补好了,又一个怀念的祭日到来,伤口又给撕开,又来哭一场,祭事完了,人们退去,自己独在思念里心酸,修补。好不容易伤口好了,突然,又说得来个三年,三年到了,再一次被摆在人群中,哭似乎就是你的深情的表现……到如今,步盈偏只会笑了。一场祭事象变成一场喜事,没有哭,没有严肃,只有温和地迎来送往,象在喜悦着亲人的团聚。
也只有当人们散去,心里的一些生的焦虑,才会来,人情债的背起,才让人觉得弃是那么的无情。移风易俗,哪那么容易呢,大老爷们都因循着,你想改它,便是与整个世界为敌呢,尽管,步盈从来都任性成性,不大把这些放在眼里。
但步盈还是感觉到,变啦,没那么隆重了。渐渐的下一代会淡化了,就象城市只有七天了吧。但这过程移风易俗者要承受多少责骂与不解,也只有淡然,当文明成为一种过度了的桎梏,返朴归真,真是多么的重要。人生苦短,哪能有那么多的时间,用来撕开伤口等痊愈,又再撕开,不停地搅扰于这样的心灵自虐与他虐中呢!
前一篇:读庄子《德充符》浅记
后一篇: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