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道德摘要析义(礼篇)

(2013-04-17 11:47:32)
标签:

情感

分类: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学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论语。学而)--和固然可贵,但没有原则性的为和而和,就容易被利用而混淆了是非,降低了格调,这样也不好。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荀子)--荀子性恶论,或因为当时的世界也如现在这般乱,所以他说必将待师法然后正,需用法度正人,得礼义然后治!这与当今世界何其相似也哉。如今也正在讲法治,讲民主,讲道德。惟道德可约束人。不学不象人啊!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史。太史公自序)---礼是用于防范那些未出现的乱象的,而法则在乱象出了再加以施行约束,故讲法不如在事先先教以礼,以自我的约束防治恶行的出现!

礼者,法之大分,去争夺之道也。---知礼,而后才能懂谦让,却争夺。不知礼,不是它的也想要,甚至为夺而不择手段。礼为行动之大纲,以礼约之,才不至于走邪道。

礼表现于容貌上,应是孔子提倡的:温良谦恭让。端庄和蔼,令人如沐春风。

一、礼之精神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居上不宽,为上者心胸不宽没有大局意识。
  为礼不敬,没讲究礼仪约束,不知礼之重要,表现于外,则对礼不尊重
  临丧不哀。面对丧事不悲哀,是没有恻隐恭敬之心。故,吾何以观之哉!人没了恻隐恭敬之心,真的这人不要在我眼前出现也罢。
  故论语又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不仁了,礼乐也就废了。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用礼约束,表现在形态上除了温良谦恭让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卑而尊人,而君子彬彬有礼,态度很恭敬很庄重。因敬人而显自“卑”,也因敬人而人敬之!

二、礼的原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克制自己,恢复礼教,才能见仁。一日能克已复礼,天下就归仁了。是不是要为仁,在自己,不在别人。
  仁的纲目在于:不合于约定规范的,不要去看,也不要去听,更不要去说,也不要去动它,因为它不合于约定的道德规范,它有害,有害之物,要远之而不能动之,动了一池清水就浊了,乱了。

  礼者,中也,过则为伪不可谓之礼。--礼,与其奢,宁俭。过份了(从外表或内在上来说),都反而让人产生假的感觉。这不是礼,礼是恰到好处的。因为恰到好处,也即礼者,所以正身也。礼的用度,都在于正人正身,让人不至于行差踏错。

三、礼的价值
  礼者,所以正身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究道德,并教之以礼,人民就会对不好的事情感觉到可耻并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