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奖牌榜暴露出中国体育的不足
(2008-08-28 10:46:21)
标签:
评赛观赛奥运中国队中国体育足协体育 |
轰轰烈烈的北京奥运会结束了,盘点战绩,中国以金牌总数51枚高居榜首。国人的自豪感再次得到极大的满足,以至于对国际上通用的按奖牌榜总数进行排名的方法嗤之以鼻。
对于到底应该按金牌榜排名还是按奖牌榜总数排名,我认为两者皆有其道理,无所谓孰优孰劣。
倒是有另外一个视角可以对奖牌榜进行审视,从而得出一个国家真正的体育实力。
那就是金牌数与银牌数、铜牌数之间的对比。
我们看一下各国的奖牌数比例。
中国获得了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总计100枚奖牌中一半是金牌。
美国获得了36枚金牌,38枚银牌,36枚铜牌,三个数字大约相等。
俄罗斯获得了23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三个数字大致相等。
英国获得了19枚金牌,13枚银牌,15枚铜牌,三个数字大致相等。
英国获得了16枚金牌,10枚银牌,15枚铜牌,三个数字大致相等
这个比例说明了一个国家的整体体育发展潜力。比较之下,中国的运动员在获得奖牌的项目中多数是个别运动员单枪匹马冲入决赛并获得金牌,而不是以集体突破的姿态整体冲击前三名,没有实现在该运动项目中的整体突破。
我把它称之为“要么一枝独秀,要么满盘皆输”。
这样的结构,一旦现在的领先队员退役了,就会导致在该项目中的无所作为,在过去的竞走项目和女子中长跑项目中都有过这样的先例。这种情况,类似足球里面经常提到的“板凳深度”。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原因在于中国的体育机制——举家办体育和金牌重奖机制。
在美国,国家是不会花纳税人的钱去办体育的,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自行”提高的,国家只是在奥运会前举办一次选拔赛。对于在奥运会有突出表现的运动员,美国只会象征性的给予奖励,运动员更大的收益来自市场,比如广告赞助商。
但是,在中国,是举国办体育。不但平时训练的经费来自国家税收,一个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了金牌,各级政府机关还纷纷给予重奖,教练也会被奖励或者升官。而如果运动员得了银牌,被关注和奖励的机会仅仅是金牌选手的零头。
在这种机制下,作为地方上的体育领导机关和教练,宁可押宝式培养一个可能的冠军,也不会“浪费时间”去培养5个可能的亚军,更别提去培养群众基础。反映到运动成绩上,就有了奥运会上中国这样独一无二的金银铜奖牌分布。
有消息说,中国将在奥运会后取消官方体育局,重组为半官方半民间的体育协会。希望这样的变化能真正推动中国的体育事业。当然,如何避免足协这样的怪胎出现,也是一个要重点解决的难题。相比之下,中国的网球,是在协会的指导下,在全球范围内和市场机制上健康发展起来的,才有了一个中国网球女子军团的出现。这个方向才是未来中国体育之路。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抹杀中国在08奥运会上的成绩,而是希望大家能在庆祝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一些不足,扬长补短,抓住这次机遇实现祖国的真正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