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为何“火”不起来?

(2007-08-21 22:52:30)
标签:

人文/历史

节日经济

七夕

情人节

分类: 关于品牌
 

七夕,中国情人节,每年都有人讲,虽然一年好似一年,但是始终不温不火,远不如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的热闹。其实不只七夕这样的小节日了,就连春节、仲秋这样的大节日,也面临越来越无趣的趋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笔者的研究发现:一个节日――不管是本地的还是舶来的,要想经久不衰,必须具备两个要素――核心内涵和行为模式。

拿本土的节日举例。几个上千年的节日都具备这两个要素。春节的核心内涵是“团聚”,行为模式是吃饺子(或者其他约定俗成的年夜饭),后来,行为模式又增加了“看春晚”。仲秋的核心内涵是“思乡”,行为模式是“吃月饼”。

舶来节日也一样。西方情人节的核心内涵是“浪漫之爱”,行为模式是“玫瑰、巧克力”。当时,有些舶来节日在进入中国后,其核心内涵发生了变化,但是即使变化,也必然具备核心内涵,比如圣诞,进入中国后,其宗教色彩已经全无,更多的是“欢聚”的氛围,行为模式包括泡吧、寄贺卡等等。

反观象七夕情人节这样的节日,核心内涵不清晰,行为模式也没有,火不起来是肯定的。即使是象春节这样的一直具备两要素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核心内涵和行为模式都是淡化,所以大家会觉得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只要深入挖掘精心培育,是能够给很多节日补上这两课的。

拿七夕为例。其背后的美丽传说是牛郎织女几千年来每年坚持见一次面。如果西方情人节是浪漫之爱,那么,我们的中国情人节就可以看做是恒久之爱了吧!

西方情人节的行为模式是:男生送女生玫瑰,女生送男生巧克力。那么,我们的中国情人节是恒久之爱,男生是不是可以送女生百合――百年好合;女生是不是可以送男生荷包――合合美美。

有了核心内涵和行为模式,再借助政府和经济的力量,坚持一段时间,我相信七夕――中国情人节也会火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