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藏品点评艺术品收藏 |
分类: 《收藏界》“高鸿鉴伪”专栏 |
傅抱石(款)《龙盘虎踞图》之再说
高 鸿
《龙盘虎踞图》上的款识不合傅氏笔法
我在拙稿《是醉后名作?还是死后赝品?――傅抱石<龙盘虎踞图>质疑》一文里,就《龙盘虎踞图》上的款识谈了一下看法:
四、以我手头并不全面的资料显示,傅抱石先生就曾创作过三件《龙蟠虎踞今胜昔图》,图2、图5和图6,图6《龙蟠虎踞今胜昔图》是南京博物院藏品(尺寸:纵27.9厘米,横39.3厘米。)作于1962年大暑。三件《龙蟠虎踞今胜昔图》的构图和处理手法都有所变化,因而题款的位置、段落和款识字数的大小、多寡也随之不同。
令人不解的是,图1、图2的尺寸悬殊是非常大的,图1是71.3个平方尺,图2仅有5.2个平方尺;查看两图的纪年,图1是:1960年7月16日,图2是:1960年5月,时差不过两个月,如何尺寸有变而题款的位置、段落以及款识字数的大小、多寡却如此的一致(图1、图2款识)?而且“龙蟠虎踞今胜昔”这七个字除了“虎”字变化了写法,其余六个字一如翻版,这对一直富于创造精神的傅抱石先生来说,可能吗?
我之所以认为这种依所谓“草稿”为范本来放大款识的做法不符合一直富于创造精神的傅抱石先生,除了以上所述,我们还看到傅抱石多幅立轴式的《镜泊飞泉图》(图5、6、7)虽构图、笔墨大致相近,然其款识却幅幅有别。
这些例子,正可证明傅抱石对待同一题材作品的再创作,非但在构图、笔墨处理上有所变化,而且在款识上也是不尽一致的。
我在《傅抱石(款)<东山携妓图>考》一文中对傅抱石重复创作有过这样的叙述:
按照傅抱石先生的喜欢重复创作同一个题材“我都动了几下手的”(傅抱石先生语)习性来看,既便在隔年有必要创作这件《东山携妓图》,除了要“动几下手”,我们有理由相信再创作的《东山携妓图》应该在笔墨、风神诸方面一定较之前作更加精彩,断断不会出现画重复的构图会在线质、笔墨、风神上远不及前作的现象。
那么,以此来衡量《龙盘虎踞图》和《龙蟠虎踞今胜昔图》上的款识,如果除去上述理由,《龙盘虎踞图》款识的起笔的取势、行笔的轨迹、收笔的风神与《龙蟠虎踞今胜昔图》上的款识是难以吻合的。
再说,《龙蟠虎踞今胜昔图》上的款识也不是“典范意义”且完美无缺的格式,有必要在放大十多倍的画作上来一次“克隆”?慢说具有强烈创作意识的傅抱石了,就是一般的画家也不会去做这样毫无意义的“省事”的事。
因两条款识的差异和优劣十分明显,容我不再从书法的笔触(笔法)方面一一评述,可参看另外6条傅抱石作于1960年的款识(图8、9、10、11、12、13)。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