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人生难得一知己。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最近反复看了一篇文章,觉得该写几句了。因为这篇文章研究的结论很精妙,令人新奇又符合常理;文章的研究方法步步为营,运用统计方法作社会问题,非常精彩。总之,此文是我读过的专业论文中最精彩者之一。
这篇文章就是Religion, Social Networks, and Life Satisfaction. 作者是Chaeyoon
Lim and Robert D.Putnam. 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普特南教授。发表在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10, 第6期).这篇论文的发现已经被这个世界的大大小小数百家媒体报道。
人们说参加教会活动可以带来幸福感,生活满意。为什么?本文层层剥茧,最后的结论是:信仰深度的认同和宗教团体里朋友相互作用带来了幸福满意,因为解决了归属感和社会支持两大需要。孤零零地坐在教堂里的凳子上,虽然参加了教会活动,即使深信上帝,也不会提高幸福满意度。但是没有了深度信仰,即使团体里有朋友也和一般朋友没啥差别,不会特别提高生活满意度。所以在信仰圈里边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参加宗教活动得以获得生活幸福满意的原因。我觉得,本文的道理推广了说:高山流水遇知音可以提高人生的幸福!深度信仰为知音获得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平台,(信仰意义上的)知音容易觅得。圈子里边的圈子对人生幸福非常重要。
做社会科学研究的朋友,不妨认真读读该文。当然,欣赏的同时,也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模型虽然展示得很漂亮,但是模型的不确定性和现实的复杂性都造成方法和结论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