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文理科研究和现代人的原子状态

(2013-01-04 06:55:5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札记
 
  • 陈晚2013-01-03 10:33:22 [举报]

    隔行如隔山,如此研究文学,让俺这个理科生大开眼界。
  • 福田2013-01-03 16:38:09 [举报]


    文学之内也分行:
    按地域,分为中、外、少(数民族文学);
    按时间,中国文学又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古代之中又按朝代细分。
    按内容偏向,所有文学研究又有细分为文学作品(如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批评研究等
    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现代人的“原子”状态的一个表征。
    要分工,当然也要合作,所以才有“跨学科研究”,理、工、农、医、军、社科与人文,择机相连。
  • 陈晚2013-01-04 02:31:46 [举报]


    谢谢福田兄的解答。

    美国医学杂志JAMA有一个栏目叫Poetry and Medicine,大概就是文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根据我的理解,理科研究永远向前看, look forward, 比如电灯发明之后,人们就不再去研究煤油灯。而文学研究,是可以回头往后看的,look backward。比如随便捡起一块儿唐朝的石头,就可以研究好几年。所以,我们理科生非常羡慕人文学者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古论今。

    惭愧地说,“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现代人的“原子”状态的一个表征。”,这句话我非常不懂。哈哈,不好意思。


    博主回复:2013-01-04 03:39:22

    你说得好!
    我也觉得,理工“逐新”是硬道理,人文却常常是“以古知今”、“借古鉴今”。
    现代人的“原子”状态意指人的“割裂”,社会症状主要是“分工”细微且互不相通、互不理解,“专家”多而“通家”少,甚至彼此对立。

  • 陈晚2013-01-03 17:55:25[举报]


    再次感谢福田兄的及时解答。我今天学个新词汇“原子状态”,太好了!我把我们的这个对话收藏在博客里,督促自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你不会介意。谢谢,祝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