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诗歌十年(2005-)佳作导读》之
瘦西鸿诗歌:经典对话录
在我们的阅读经历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厌倦感,读物中的混沌、浅薄、矫揉造作、自作多情,对读者智力的轻视和不恭敬,充斥在多种文本中,使当下的书写与阅读这一对“天使的翅膀”,变得似乎水火不相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症结何在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书写者的技能在下降,而阅读者的胃口在扩张。
我不能断言,诗人瘦西鸿已经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起码,瘦西鸿的写作是庄重而有操守的,他要求了自己,而不是相反;他约束了自己,而不是相反;他甚至于苛求了自己,而不是相反。苛求高于要求。
在语言上苛求自己,追求干净透彻的思考。而臃肿的词藻,如同一个人身穿三双皮鞋、两顶礼帽,招摇过市;它们在诗歌或诗意建设中虚无缥缈的装饰性,滥用了词汇的修辞功能,铺陈与传达的本末倒置,非常有碍观瞻;正如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事无成的人往往最忙碌。
对称与反差,历来是诗意传达中的便捷方式,同时也是智慧方式。核与形完美地统一在传统下,形式烘托内容,内容反哺形式。其实,诗歌不排斥形式,诗歌依赖旧形式,繁衍新形式,周而复始。甚至可以这样说,风格即形式,唯有形式,能够使流动的事物成为神物;形式具有繁简语境的双重功能,因为语言,是更高级的形式。形式,就是用相同的手段,差异相同的事物。
瘦西鸿这首《逆光》,构图简洁大巧,思辨清晰哲理,语言的起伏娴熟自如,惟一的旋律或节奏,在强大的对比中完成,仿佛是南极与北极的对话,思想在“光的通道”里撞击:比白黑一点
又比黑白一些/甚至他的思维//比聪明糊涂
又比糊涂聪明/善中藏恶 恶里有善
丑里有美
美又露出丑//他提着一把刀子/左面白天右面又是夜晚//他举步
前脚凌晨后脚黄昏/他卡在了光的通道上//这人的理想和抱负像花白的头发/从头顶往两边垂下来//他在出生后就已老去/却在垂死时获得再生//。
把思想元素溶解于情感的抒发中,植根现实土壤而探索人生价值和生活真谛,这是瘦西鸿的实践和感悟。经典对话录,我十分偏爱。
附:瘦西鸿诗歌
《逆光》
比亮暗一些 又比暗亮一点
比清晰稍微模糊 又比模糊略显清晰
一个物体无所适从
陷入光的深渊和绝境
那个坐在物体上的人
它的脑髓也一定是
比白黑一点 又比黑白一些
甚至他的思维
比聪明糊涂 又比糊涂聪明
善中藏恶 恶里有善
丑里有美 美又露出丑
他提着一把刀子
左面白天右面又是夜晚
他举步 前脚凌晨后脚黄昏
他卡在了光的通道上
这人的理想和抱负像花白的头发
从头顶往两边垂下来
他在出生后就已老去
却在垂死时获得再生
他在时光里奔走
却在内心里停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