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诗歌十年(2005-)佳作导读》之
商略诗歌:沉默只是为了让我们说出更多
什么是网络诗歌,或者说网络诗歌以及网络诗人的界定标准是什么?我所遵循的学术原则是:一,首发界定:网络诗歌的首发阵地,必然也只能是“网络诗歌论坛”,或博客,或微博,或微信等网络“自媒体”,或几者兼之;二,传播路径界定:网络诗歌通过网络所搭建的阅读平台扩散传播,其中一小部分网络诗歌作品,虽然辗转腾挪被“移植”到了纸媒上,但纸媒只是网络诗歌的第二发表阵地;三,第一读者界定:网络诗歌的第一受众,或第一批受众,必然也只能是所谓的“网民”或“网友”,他们身份漂忽难界,既有网络侠客,也有网络“菜鸟”;既有“老愤青”,也有“小玩闹”;为什么是受众而不是读者,因为他们没有因花钱订报订刊而应尽的阅读义务,却拥有在网络上绝对自由的阅读、批评甚至“吐嘈”和谩骂的权力,这使得众多的被纸媒左拥右抱的“名家”望而止步。
2007年,刚刚参加了诗刊社第23届“青春诗会”的商略,引起我的注意。身心两栖的商略对网络诗歌论坛的恋恋不舍,与那些急不可待地渴望逃离网络的人相比,似乎是一个个案或者例外,商略的态度和立场是:传统媒体不拒绝,网络媒体不放弃。商略在北岛先生的《今天》论坛“诗歌点评”栏目当版主,一直做到今天。《今天》论坛因为北岛先生巨大的诗歌成就和国内国际影响力,而成为中国网络诗人心目中的朝圣地,在网“界”久负盛名。如果说,商略诗歌中的淡泊纯粹的气象,是从诗体内部向外发散的,是商略诗歌中的原始基因;那么,商略诗歌中的孤芳自赏的傲慢和悲观主义的倾向,绝对是因为承袭了《今天》的品格:一条被长草淹没的山径,/符合远游者的好奇。//我曾有太多失望。/但新鲜的未知/让我更加健忘。//也许告别,也许是欢送。/它们是一堆易碎的泡沫,/光亮,干净,胸怀破灭。//《山径的秘密》。一词“破灭”,境界绝决。把一个以“遣词造句”为生的诗人,推向一流。
一首好诗的最原始的基因图谱应该是这样的:诗因子在诗体内部自由行走、组合、升腾和弥漫,它无所在又无所不在,它处处有又处处无,它主宰诗歌生命的周期、沸点、向度和品质,却隐身沉潜在血液、脏器、五官和肉体细胞中,并通过血液、脏器、五官和肉体细胞的朝朝暮暮、通通达达,坚定地传达自己心意高远、不可篡改的意志。
商略诗歌的审美情趣是透明敞亮的、也是一目了然的。一目了然引导了最高境界的价值识别:
积水像灵魂。有时,沉默只是为了
让我们说出更多
——《山径的秘密》
这一年,仅有
秋天是新的。
而落日一天比一天旧。
——《陈岩》
我极为欣赏简素而高贵的诗歌,“简素”通常是由表及里的印象,“高贵”则是诗人修为与学养的外泄。诗人的气质就“悬挂”在他最钟爱的诗歌套房里;而诗歌的气质也同样“落坐”于套房里那把最醒目的语言旋椅上。好的诗歌作品就“坐”在显眼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像做了贼似的不敢正视呢?
诗人波德莱尔说:“只要人们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去,询问自己的灵魂,再现那些激起热情的回忆,他们就会知道,诗除了自身外并无其他目的,它不可能有其他目的,除了纯粹为写诗而写的诗外,没有任何诗是伟大、高贵、真正无愧于诗这个名称的。”
附:商略诗歌
《山径的秘密》
一条被长草淹没的山径,
符合远游者的好奇。
——能带来什么?能告诉我什么?
我曾有太多失望。
但新鲜的未知
让我更加健忘。
两侧昆虫,先于枯叶落下。
瞬间的宇宙粒子。
比之它们,我已是无限和永恒。
它们跌落草尖,像水滴,
“啪”的一声,很多“啪”的一声,
把空旷切成微小的部份。
转移了棺椁的深坑内,
积水像灵魂。有时,沉默只是为了
让我们说出更多。
沉默,是这个世界的尽头,
露出了泥石流后
可被愈合的创伤。
《陈岩》
云上生活,
接近深蓝,
虚空和形而下的矛盾。
寂静堆砌时,
我可以是一个聋子,
可以拒绝什么。
这一年,仅有
秋天是新的。
而落日一天比一天旧。
早上还是婴孩,
到了晚上,
都是年迈老朽。
窗外那棵银杏树有多老呢?
老得接近透明。
它们在秋风里鼓噪,
也许告别,也许是欢送。
它们是一堆易碎的泡沫,
光亮,干净,胸怀破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