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简明
简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69
  • 关注人气:4,3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简明点评)

(2016-02-15 15:05:03)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简明的随笔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简明点评)

《十年》

李元胜

 

我们有着某种速度,像火车

车头向前,车尾永远留在原地

人在远行,故乡留在原地

最爱的人留在原地

一切不过是撕裂、无限拉长的

道路,逐渐增加的空虚

 

简明点评:

大简而“老境”,李元胜十分珍惜生命的“日照”,每有作品“出窑”,一定是经过思想情感的深度雪藏和反复提纯的,比如《十年》:“我们有着某种速度,像火车/车头向前,车尾永远留在原地/人在远行,故乡留在原地/最爱的人留在原地……”。

“十年”在个体生命流程中,像朝代一样跨度宏大;但在“无限拉长的道路”中,又是瞬间的“撕裂”。《十年》仅仅6行,入眼便入诗,精短不单薄;廖廖几笔,惜墨如金。整首诗达到了字无虚设、出神入化、极端抽象的艺术效果。

一只篮子里,装不下哪怕最小的果园,诗意只是果园里的一只苹果。诗歌之精要,就是一个字:减。把“一篮子”水果摆上桌,则“一篮子”是对果园之减;取一只苹果、两枚香蕉、几颗草莓,制成果盘,则果盘是对“一篮子”水果之减。


意大利,米大教堂》

黄亚洲

 

这一柱白色火炬,是谁举着

三千五百支固体的白色火苗,高高窜跳

米兰的每一个黑夜,都被它燃成白天

 

十四世纪的这个灼热的温度,我至今尚能感觉

虽说此刻,我屁股下的大理石屋脊

冰凉冰凉

 

少女们,一群又一群,漫步于屋脊

火苗和避雷针,一齐簇拥着她们

她们袒露的肩膀,是白天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这个星球越来越热

那是由于富裕,另外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

这三千五百支细细的火苗,一直燃烧至今

 

不要拉我起来,让我

再坐一坐这个由大理石制成的结论

我不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支火苗,但我确实

燃烧得很苦

 

因为我不知道,我是

被谁点燃的

 

简明点评

一位来自中国的观光客,在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内,技痒难耐,大“秀”了一把他在“唐诗宋词”的炼狱中所成就的“修辞”绝活。黄亚洲的《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以三种抒情姿态出现:“火炬”的姿态、“少女”的姿态和“我”的姿态。这三个在抒情诗中司空见惯的意象,经过黄亚洲的语言策动,演义了一幕别开生面的三维动画。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以自我为参照,感受陌生世界。第一节入题;第二节点化,从第三节开始,黄亚洲分别使用了“她们袒露的肩膀,是白天的一部分”, “三千五百支细细的火苗,一直燃烧至今”,“我不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支火苗,但我确实燃烧得很苦”这样的奇妙造句,构建出与时间平行、互动的诗意空间。然后,这首诗最眩目的礼花从天而降:“因为我不知道,我是被谁点燃的”。

对文本的剖析和解读,应该着眼对文本寓意的再发现、再挖掘和再拓展。解读诗歌文本,不是为了读出诗人说了什么,而是为了读出:诗人还有什么没有说出来。



汉中油菜花》

 

请不要用任何过分的词语,去对

一朵油菜花进行修饰。请不要

用任何含有化学原料的颜色去涂改

一朵花的金黄,就把闪光的相机

留在春天以外吧。请保持

足够的虔诚,不要打扰这些春天

的神灵们。就像此时的我

我准备写一写汉中的油菜花

我把它们写在纸上,写了又撕掉

反复斟酌,在意象的选取上

我只选择山川,河流,以及狂野的风

在情感上,不指责,亦不赞美

要写油菜花,我要先写到

从山洞里钻进钻去的冒烟的火车

写到火车厢里搬运来的蜜蜂

写到蜂王的理想,和蜂蜜的甜

像是决堤的洪流,蜜蜂们俯冲而去

向着摇曳的油菜花。每一朵花

的受孕,都有蜜蜂爱的停留

在曾经的大汉王朝的天下

油菜花一点都不喧闹,也不宁静

它们在这片土地上辽阔地

盛开着,并对下一个季节的收获

进行朴实而准确的预言

 

简明点评

一朵又一朵“一点都不喧闹,也不宁静”的油菜花,相连一片,占据汉中。这个单一具体的形象,在生活中俯拾皆是,却触发了杨康的灵感,诗人的目光越过“春天的神灵们”,切换镜头,华丽转身:“要写油菜花,我要先写到/从山洞里钻进钻去的冒烟的火车/写到火车厢里搬运来的蜜蜂/写到蜂王的理想,和蜂蜜的甜//——诗意就是这样被发现并产生美感的。

除非你深刻理解和体验过乡土中国的地理地貌和农耕文化,方能感受杨康这首诗中澎湃深切的爱。诗人在看似清晰浅显的画面中,巧妙地将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相依为命的告诫,布局在字里行间,读者愉快地读完这首诗之后,诗人深刻的寓意,才出其不意地凸现机锋:它们在这片土地上辽阔地/盛开着,并对下一个季节的收获/进行朴实而准确的预言//。保持一种可贵的幸福感,传达一种平凡的幸福感。杨康的诗指向心灵一路,诗是生活,是自然,是一切的可能。


钟声不可追》


你看到的斑鸠

就落在郊外空阔的菜地里
它有着一身淡红褐色的羽毛
它来回走动
尔后飞向高处
疑是儿时见过的那只
它带走的鸟鸣不可追

听说油桐花又开了
开在了你的城
花香不可追
全都落在庭院
落在你书写的纸上

你在江南
你的面影在水里荡漾
你走得那么匆忙
行囊里装满整个冬天的
忧伤

你想去一趟南山寺了
那就轻轻推开竹门
经霜的果子挂在高枝上
钟声入了云端
钟声不可追吧


简明点评
   
语言在什么状态下,才可能从“不可追”,脱胎换骨地成为诗意?我们面临着一个图像刷新眼球的时代,人们对文字的阅读兴趣,正在被图像所取代,迅疾的刺激取代了传统审美的静观,及时行乐的快餐取代了传统的细品。但《钟声不可追》一点也不逊于图像吸引眼球的力度。足以称道的是,离开别出心裁地使庸常事物焕然一新:“它带走的鸟鸣不可追”,“听说油桐花又开了/开在了你的城/花香不可追//”。灵性之美,使快意的阅读充满弹性。人心从容,并重新在文字里获得会心的对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手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