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吴少东诗歌:《天际线》

(2012-01-12 13:05:25)
标签:

诗歌

分类: 简明的诗歌

点评吴少东诗歌:《天际线》

简明

    在平静中接近吴少东,能够体会汉语的纯美。这样的抒情基调,让读者倍感亲切和可靠。亲切可靠的交流,在当下各文本的写作中,尤其是诗歌写作中越来越鲜见。诗人居高临下的言说态度,几乎拒绝和激怒了所有的人,包括诗人自己。诗人,成了不好好说话的人,不会说话的人,说胡话的人,自言自语的人。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这样的窘境中,还能读到吴少东的自信和坦然,还能看到吴少东“亲近”阅读的创作实践。
    吴少东诗歌彰显着艺术的诚信:不惑眩于潮流。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在《普通读者》序言中借用了约翰逊博士的名言:我很高兴与普通读者意见一致;因为,在所有那些微妙的高论和鸿博的教条之后,诗坛的荣誉桂冠,最终还得取决于未经文学偏见污染的读者们的赏识。
    对熟悉生活的新鲜感受,丈量的是诗人内心的空间和弹力。吴少东的“天际线”,与我们记忆中的“天际线”,有几分熟悉,又有几分陌生。熟悉来自生活中我们已经认知的影像,而陌生的部分,则是吴少东赋予“天际线”的灵气和性情:“这些年,我常在湖边绕行/累了,就伫立,或坐在石头上/察看水面推远的城市/闪烁着灯火的天际线/与我在飞机上看到的没有什么不同”。
    “一个又一个我消失过/但跳出来的,依旧是原来的我”。象征与暗示是艺术表现能力的终极手段。暗示的对面是镜子,镜子里的那个人叫:象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