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军诗歌:品德是人的第二张脸
现实距想象有时相差甚远,有时竟然一模一样。找到现实中不可复制的细节根据,就找到了两者之间的点:具有独立品质的语境。
张昌军诗歌,往往截取日常生活中颇有意味的场景和细节抒发开来,笔触敏锐,语言却憨实、敦厚、沉重。《报摊夫妻》以九岁孩子的寄托,对比下岗夫妻的艰辛创业,视角独特:一份报纸挨着一份报纸/不是好看为着方便/夫妻俩相互依偎着也不是因为爱情/因为这样坐着暖和/眼睛一直飞到华灯的深处/沿着报纸的中继线/找回失去的岗位//。人到中年,生活的“中继线”上,一头是“失去的岗位”,另一头是“生活的希望”,“报摊夫妻”没有放弃,他们相信“月亮落下去太阳会升起来”,他们将携手“走向日出”。
《卖水果的老汉》直面当下生活,讽喻现实深刻,是抨击时弊的饱满之作:那些梨 苹果 橘子 草莓/牵着你的衣襟/阳光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不远处 那个老妇人摘下头巾/向你挥动十八岁的手臂/你坐下来 笑 脸上漂着小伙子的月色//。
社会良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文学是无法回避的,文以载道——这应该是文学沉重的担当。人人都知道,品德首先是一种“自我的修养”;同时,品德还具有“影响群体”的奇迹或奇观,如同树与森林,沙与沙漠;吃一条卑鄙的鱼,或一条高尚的鱼,并不改变人的品德;鱼的品德不会主宰海洋的色彩;但是,人的品德却主宰着社会法则的纯度;这是因为,品德是人类的第二张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昌军作为一个有相当诗龄的中年诗人,视野不狭窄,思想不僵化,追求不止步,语言上还能孜孜不倦地寻找突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附:张昌军诗歌
报摊夫妻
谁让我们爱上春天
夫妻俩熬过夏天的炎热
熬过冬天 北风里的小星
九岁的小手 在意象里握紧拳头
东方的曙光 从公交车的始发站开来
秋天 我们会看到果实
孩子会理解的 关于生活的希望
一份报纸挨着一份报纸
不是好看 为着方便
夫妻俩相互依偎着 也不是因为爱情
因为这样坐着暖和
眼睛一直飞到华灯的深处
沿着报纸的中继线
找回失去的岗位
头上流转一片宁静的天空 整整五年了
有时交换着喝一瓶矿泉水
或者吃一盒方便面
眼睛紧紧地握住街口的风光
说悄悄话 关于明天
月亮落下去 太阳会升起来
那时 我们的孩子
有一点黑 不碍事的
站在冷风中等待早晨
把这些报纸卖出去
让今天这个城市的卖点从手中走向日出
卖水果的老汉
没事的时候
你就看着路口 凝神而且专一
有一次 你看着看着
转身就跑 小车里的橘子蹦了一地
远处 出现一个穿制服的男子
在喊 你站住
我疑心那个带头巾的老妇是你的情人
她推着车跑向街道的另一个方向
有一小会的平静
穿制服的人骑着摩托走了
你又慢慢悠悠的推着车走出来
笑眯眯的看着长街
把车里的水果重新码起来
那些梨 苹果 橘子 草莓
牵着自己的衣襟
阳光下排着整齐的队伍
不远处 那个老妇人摘下头巾
向你挥动十八岁的手臂
你坐下来 笑 脸上漂着小伙子的月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