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
中板段落:
1987版:
1..1 1987版舞台气氛: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开始一种张开式的宣扬感;音乐也进入旋律明显的节奏中;
1..2 1987版群舞位置: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舞者共同向台前涌来,散满全台,给观众一种逼近的气势,进入有明显节奏的舞蹈状态;
1..3 1987版舞蹈语汇:舞蹈随音乐变化进入中板段落,展示这一种抒情的气氛,演员进入舞蹈语汇的表达段落,1987版使用了,典型的西南舞蹈语汇,即柔和妩媚的舞姿,抒发情感,以胯部为中心式的扭动韵律,肩膀及头部随胯部的运动,非主动的动律,而是随胯部的扭动而扭动,手部以沉淀式的翻转为主,区别于汉族、古典、民间的舞蹈语汇,而是西南特色泰族舞蹈语汇,主要使用胯部带动-肩部-头部,大臂带动小臂-带动手部的韵律;
1..4 1987版音乐节奏:由第一段的慢板基础延伸至中板,节奏鲜明为3/3节拍,且节奏适合于下一段快板的转换;
1..5 1987版出现时间为:02:25:08—03:39:20;出现时长为:1分14秒12。
1..6 1987版变换姿态为:一组式中心形状的队形变化.
2005版:
1..1 2005版舞台气氛:与1987版相同;文字说明同上;相同【5】
1..2 2005版群舞位置:与1987版相同;文字说明同上;相同【6】
1..3
2005版舞蹈语汇:与1987版相同;文字说明同上;相同【7】
1..4 2005版音乐节奏:与1987版相同;文字说明同上;相同【8】
1..5 1987版出现时间为:03:01:18—03:26:13;出现时长为:0分5
9秒00。
1..6 1987版变换姿态为:一组式中心形状的队形变化.相同【9】
下图为1987版:本段落开始动作
(1)下图为2005版:本段落开始动作
下图为1987版:本段落中间队形
(2)下图为:2005版:本段落中间队形

下图为1987版:本段落结束队形
(3)下图为2005版:本段落结束队形

第20页 共26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