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大庆与生命礼赞——评〈我和铁人有个约定〉》

标签:
随笔 |
分类: 真情回眸 |
西玛珈旺的《我和铁人有个约定》宛如一幅绚丽多彩且意蕴深厚的画卷,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细腻而富有张力的笔触,为读者徐徐展现了大庆这片土地的魅力与灵魂。此诗通过丰富多样且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真挚深沉且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生命、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洞察与思考,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文学世界。
一、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寄托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精心选取并巧妙运用了众多丰富而生动的意象,如神秘幽深的黑森林、广袤无垠的草原、悠然自得吃草的牛羊、奔腾不息的河水、散发着独特气息的干牛粪、醇香浓郁的奶茶、金黄饱满的苞谷、随风摇曳的芦苇、坚韧不拔的沙棘、缓缓前行的绿皮火车等等。这些意象不仅鲜活地勾勒出了大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更成为了作者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黑森林那未知而神秘的氛围,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探索与追寻,激发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好奇与勇气;草原那无边无际的辽阔,寓意着生命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给予人们希望与憧憬;牛羊在草原上安静吃草的场景,展现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河水汹涌澎湃的流淌,暗示着力量的源源不断和生命的蓬勃活力。而干牛粪、奶茶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意象,则犹如一扇扇窗口,让读者得以窥探到大庆独特而迷人的文化内涵。
苞谷这一意象在诗中多次出现,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既代表着土地的肥沃与丰收,是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成果体现,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在土地的滋养下,苞谷从幼苗逐渐成长为成熟的植株,经历风雨的洗礼,却始终坚定地站立。作者通过对苞谷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敬意,他们如同苞谷一般,默默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希望。同时,苞谷的生长过程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不息,从播种到收获,再到新一轮的播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种对生命坚韧与成长的赞美,贯穿于诗歌的始终,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二、对大庆的深情描绘与人文关怀
诗中对大庆的描绘并非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自然风光,而是深入到了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传承之中。作者对大庆的认识始于铁人王进喜,铁人那“比钢铁还硬的骨头”成为了大庆精神的象征和代表。这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整个大庆的发展历程,也深深烙印在作者的心中,贯穿于诗歌的字里行间。
在作者与大庆的亲密接触中,他深切感受到了这里人民的热情好客、善良淳朴和勤劳勇敢。他们那如香瓜般甜蜜的笑脸,传递着温暖与善意;那比太阳还要火辣的东北民歌,抒发着内心的豪情与喜悦。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耳听到那激昂的歌声,亲眼看到那灿烂的笑容,深刻感受到大庆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作者并未回避大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他敏锐地观察到“路边的房子衣衫褴褛,一些大车呼啸而过,一些生命垂危的小树无望地指向天空,鸟巢静得如一块石头”。这些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压力,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态被破坏的忧虑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这种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更是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美好家园的期待,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注。
三、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律动的细腻捕捉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情赞美。“一尾鱼和另一尾鱼在湖水中相遇,它们要感谢那场雨,感谢一只蜻蜓和一粒鸟鸣,感谢一朵莲撑起的绿荫,感谢一些影子架起的桥梁”,在这一精妙的描绘中,鱼的相遇不再是简单的偶然,而是一场由众多自然元素共同促成的美好邂逅。雨的滋润、蜻蜓的飞舞、鸟鸣的清脆、莲的庇护以及影子的陪伴,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网络。每一个元素都在这个生命的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展现了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感恩的美妙关系。
“牧羊人情歌嘹亮,一匹小马跟着老马的身后,不离不弃”,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草原上生命的传承与陪伴。情歌是牧羊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的歌颂;小马紧紧跟随老马的身影,体现了生命的延续和传承中的温暖与坚定。这种不离不弃的陪伴,不仅是亲情的体现,更是生命在岁月长河中坚韧前行的力量象征。
“荷叶手牵着手,它们阻止阳光的入侵,为那些流离失所的浮云遮风挡雨”,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荷叶以人性的关怀。荷叶不再仅仅是植物的一部分,而成为了富有爱心和保护欲的生命个体。它们携手并肩,为浮云提供庇护,展现了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爱与互助,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和谐的自然世界。
四、结构的巧妙与主题的升华
全诗分为五个部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犹如一部精心编排的乐章,逐步引领读者深入诗歌的核心。
在第一部分,作者以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心情描绘了即将展现在眼前的草原景象,为全诗奠定了积极向上、充满探索欲望的基调。那对草原的热切渴望和想象,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作者心跳的加速和对未知世界的迫不及待。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大庆的认知。卫民的歌声冲出车窗,被绿叶和山羊听见,甚至被月亮揽入怀中,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旅途的浪漫色彩,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庆这片土地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其对人们心灵的触动和滋养。
第三部分,作者将目光聚焦于大庆的一些平凡而又真实的景象,如绿皮火车、铁轨下的石子、老旧的房子等。这些看似普通的元素,在作者的笔下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石子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和人事的变迁,老旧的房子与世界既和谐又对峙,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平凡事物的描写,作者挖掘出了生命在平凡中所蕴含的坚韧与不屈,让读者明白,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生命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和价值所在。
第四部分,作者将大庆的草原、湖泊、牛羊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如诗如画、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在这里,生命与自然相互交融,相互依存。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通过对这些美好景象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第五部分,作者以村庄中的苞谷、树、野草等为切入点,深入思考生命的轮回与延续。村庄在沉睡,而苞谷依然醒着,它们与向日葵低语,与阳光互动,展现了生命的不息与坚韧。年过半百的树木依然笔直站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这些景象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更让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最终,作者将主题升华到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语言的魅力与艺术特色
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而又富有表现力,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比喻的运用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例如,“那些房子和这个世界和谐的对峙着,不喧嚣也不争辩”,将房子拟人化,赋予其沉稳、淡定的性格,使房子这一静态的物体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态度。
拟人手法的运用让自然万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荷叶手牵着手,它们阻止阳光的入侵,为那些流离失所的浮云遮风挡雨”,荷叶仿佛成为了有情感、有行动的人类,它们的互助与关爱令人动容。
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苞谷爱阳光也爱诗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树笔直的站在天空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风走过你能听到风声,雨走过你会遇见彩虹”,通过排比的句式,强化了作者对大庆自然景观和生命现象的赞美之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力量。
同时,诗歌的语言富有画面感,读者仿佛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亲眼目睹大庆的美丽风光和生动场景。“我看见的天空沉入水底,而燕子的翅膀,打湿了水面也划伤了天空”,这样极具想象力的描写,将天空、燕子、水面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总的来说,西玛珈旺的《我和铁人有个约定》是一首情感真挚、内涵丰富、艺术精湛的诗歌佳作。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大庆的美丽风光和独特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成为当代诗歌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入思考。
前一篇:《深沉父爱,永恒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