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耀老师写的书评:《灵异之衣 人性之实》
标签:
蝶葬林静宜书评悬疑长篇爱情小说怀旧民国文化 |
分类: 书评·都来说 |
灵异之衣 人性之实
——评静宜新作《蝶葬》
http://s1/middle/4a26c226x7a8974fb56e0&690
蝶死化枯叶,魂归谁复生?
深谙秋气味,未会夏风情。
对月心难醉,临风梦数惊。
悠扬八音盒,何故总哀声?
这首五言律诗,就是我读了静宜新作《蝶葬》的故事梗概后,对本书的最初印象。
乍一见《蝶葬》的书名,就觉得有几分灵异气息;及至翻看全书,这种感觉愈发强烈:哥特式诡秘的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超越自然的时空背景,穿插以复杂而凄婉的爱情线索……这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悬念手法,无不彰显着本书一大艺术特色——惊悚+悬疑,宛如希区柯克的电影;但超时空这一大环境的设置,真实人物与虚幻人物的对话与行为,现代高科技手法与古老咒语的交错运用,又使全书时时闪现卫斯理的影子。我不知道静宜是否同意我的如上论断,因为对于玄怪或灵异小说我所知甚少,再说将静宜新作如此归类也未必符合静宜本意。不过此处我只是想表示有许多现代艺术手法给了静宜无量数影响而已,并无简单将此书看做灵异小说之意。我认为“灵异”只是本书的外衣,而真正的内核是复杂多变且不可捉摸的人性——尤其是“恶”这一先贤断语。我想,这样的深度内涵应是静宜通过阅读和学习《呼啸山庄》一书收获的成果。
本书的封面也引起我不少有趣的想象,首先想到的就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插图大师——多雷。我曾在一篇有关多雷的书评里写过:“多雷的作品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所表现出的无比惊人的想象力,这也是跟现代动漫异曲同工的地方。”其实把这话移用到静宜这部作品上我认为也恰到好处。静宜作品最大的优点,我一直认为是想象力丰富,语言简洁明快而不拖泥带水,情节设置悬念迭起、紧张精彩而又凹凸有致、张弛有度,说是具有醒目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不为过。不知道静宜是否读过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虽说两人小大有辨、时代有异、国度有别,但在时有天马行空般突如其来的鬼斧神工之笔一点上却大同小异。例如书中的如下一段:
“接着,她的手机也电力耗竭。他们举步维艰地在铺满碎石瓦砾和遍地骷髅的路面上跋涉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最后他们被一堵散发着腐尸味和血腥味的木栅栏门挡住了去路。
随即,栅栏门内的岩洞四壁一时出现成千上万个天窗一般的白色小孔,它们投进的成千上万道微弱的光芒如同三个小时前所见到的那束光亮一般,须臾,栅栏门内光影交错,光影不规则地流动着,隐约可辨门内应该是一间密室,而那仿佛是整座岩洞的尽头。密室顶部正缓缓滴下几滴稠粘的液体,液体滴落时竟发出了响亮而空灵的如同落入水面的声音,嘀咚,嘀咚,嘀咚,一滴,两滴,三滴……”
就是雨果也惯用的语言和写作手法。试看雨果的代表作之一《海上劳工》的一处经典描写片段:
“有时候,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之后,黑夜与大海融为一体,暮霭给海浪增添了恐怖的色彩,这时在瘆人的浪尖上,可以看见一个不知为何物的畸形庞然大物,鸣着笛,喷着烟驶进圣桑普森狭窄的入海口。那可怕的庞然大物似猛兽在怒吼,似火山在喷发,像一个七头蛇怪,吐着浪花,拖着浓雾,拍打着吓人的巨鳍,张着喷火的大嘴,向城市冲来。那是迪朗德号(船名——笔者注)。”(人民文学出版社,陈筱卿译文)
而与西方世界另一部旷世杰作《呼啸山庄》相较,如果说《呼啸山庄》的显著特色是以人物内心活动及行为冲突——如主人公希刺克厉夫极端扭曲的个性特征与暴风骤雨般的心理世界——见长的话,本书的优点我想应是将人物内心活动进行外化——即以情节的跌宕起伏臻于引人入胜之境。静宜向来不喜欢在书中进行冗长繁琐的心理描写,也竭力回避空洞的说教似的文字,甚至连一般小说中不可或缺的景物描写都是轻轻带过。一言以蔽之:作者的所作所为全是为情节服务,如何通过故事情节的灵活设置与人物关系的巧妙构架来吸引读者的心,是她在写作上用力最多的地方,除此便无暇他顾,作为硬币的两面,我想这既是本书的优点,也同样成为本书的缺憾。而《呼啸山庄》同样曾因过多怪异情节的设置为个别文学史家所诟病。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说《蝶葬》足以比肩世界文学名著,只想说这部作品汲取了古今中外不少文学营养和表现手法,是作者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艺术成果。
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本书的后半部分,为了渲染氛围的离奇惊怖、突出情节的扣人心弦,作者特意增设的人物——方朔涵——是否令人产生不无多余之感呢?因为全书此时已经渐进高潮,悬念次第被破解,直接走向谜底便是顺理成章,圆满的结局呼之欲出。但作者似乎不满足于这样简明的结构,想再操作一次欲擒故纵、异军突起、峰回路转、草蛇灰线的手法以驾驭读者的视线,却多少忽略了现代观众的审美口味:水到渠成,见好就收。中国古典小说历来讲究的结尾艺术是兴味不尽、余韵袅袅,如《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儒林外史》 等莫不如此;最有代表性者如《红楼梦》,前八十回无一赘语,若曹雪芹不死,则全书必然浑然一体伏脉千里,而后四十回续集中陆续出现甄宝玉、薛蝌、包勇等人物,虽于情节发展有助,却久为文学评论家视为画蛇添足之举。我想,本人才疏学浅,未知所言能否切中肯綮,这当是供专家与读者见仁见智之处。
以上便是读完《蝶葬》后,我的一点心得。限于篇幅,对静宜这部新作的探讨虽说只是一鳞半爪、浮光掠影,也只好暂告一段落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