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年代让我倍感亲切
(2024-01-15 16:22:36)
标签:
人生日记随笔反思感悟 |
最近有两部电视剧繁花与大江大河,口碑与市场收视率都非常火爆,繁花的主线是围绕着从1990年到1994年在上海,那一代年轻人砥砺前行、努力艰辛打拼的故事。大江大河叙述的是90年 代一群阳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民营企业大胆创新、不畏挫折的往事。繁花与大江大河的成功,完全归功于那个年代,让我深感珍惜和回味。
92年,东方风来满眼春,许多人至今仍然记得: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遍地机会的发展时代,向人们走来。据《中华工商时报》统计,92-96年全国干部下海经商,已经成为当时最赋予时代气息的场景。他们才是当年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路者,创业者;敢于做梦,敢于下水赶路,铸成那一代人的事业成长的底色。
我记得1990年末,深交所和上交所相继开办,那时的上交所还只有8只股票,91年5月,新上市的几种股票就从二三十元涨到二三百元。市盈率都在几百倍以上翻腾。当时有外国媒体评论:上海出现世界上最贵的股票!当时上海的文化广场,就是证券营业部的临时交易场所,股民们席地而坐,听着广播每五分钟播报的一次行情,然后委托下单,电话交易。当年炒股的书十分畅销,92年,股票书至少出版了七八十种,这些书籍给中国股市股民带来了启蒙,也让中国的股份制经济提前了十几年的发展轨道。股票和房地产,这两个发达国家发展史上的最佳投资选择,也被当年的中国弄潮儿选中。1992年,也是中国房地产巨头集体井喷的一年,绿地、碧桂园、万达、恒大纷纷成立。一曲《无地自容》,让人再次感受那个时代的跳动。它代表了那个时代无数个弄潮儿的生命力,激情澎湃,悲喜交集;从91年无地自容,到92年唐朝,再到93年选择坚强,带领着中国摇滚迈向巅峰,更让人和时代一起,热血沸腾。从百姓到国家,都在发出时代的呐喊,试图向世界展现一个全面、真实、鲜活的中国。霓虹入眼,万花如海,一个又一个传奇在90年代初的中国轮番上演。城市激荡转型,个人命运转折,狂飙突进,也大浪淘沙。在改革的春风下,人人只争朝夕。
也许其他地方当年的社会面貌还不像繁花里的上海那样光彩夺目,但那仍然是每一个平凡人都能够通过奋斗改变人生的时代。就像平凡的世界里说的那样: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成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繁花与大江大河,反映了90年代年轻人赋予拼搏、朝气向上的改革气象,电视剧的画面就像一辆从久远年代驶来的列车,把人们带回了那个沸腾似火的时期,那个人人都渴望向上、渴望蓬勃生长的时代。无论是繁花还是大江大河,它们的故事背景都是上个世纪那个鲜活的年代,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有着相同的时代命题。有些敢闯敢拼的人通过市场经济改变了命运,有些应运而生的企业生长活跃至今。90年代改革的新理念走到了人们的脑海,打碎了许多晦涩不明的、固执已久的观念。
1993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定下来之后,我们历经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权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证券交易体制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这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革举措,为中国此后30年的经济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思想的确立,到实践的落地,每走一步都要突破困局。但时代潮流滚滚而来,势不可挡。时代的宏大叙事是大江大河,是繁花一片,它们自远方奔涌而来。我们一代人或顺流而行,或随浪而起,而后融为江河的一部分。他们是繁花,也是大江大河,是每一个普通人。我们这些人,是中国改革的见证者,成为了厚重历史上最鲜明的注脚。
我们怀念90年代,不仅仅是股票证券的积极向上,翻开我们当年的产业经济的发展历史:93年,宝洁在中国一口气建立了4家公司和5家工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的第一辆轿车下线。94年,张瑞敏为了纪念创业十周年,写出了广为流传的散文《海尔是海》。这是企业家精神最早用企业家的笔画勾勒出来的样子;94年,万科旗下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12个城市。1995年,成立十多年的联想,销售额达到67亿,在之后的五六年里也持续增长,在2000年时达到284亿。97年,广州的网易,当时员工只有三个,办公面积只有7平方米。第二年,新浪和搜狐诞生,腾讯和京东成立,属于新世纪的互联网。从乡镇企业的萌芽到中国制造的崛起,从温州模式到出口走向世界,从繁花的十里洋场到大江大河的百货商场,一群群人在夹缝中寻求发展,一代代人在接力中前行。
90年代,每个人都梦想着与这个时代共舞。“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这个年代,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影视,都透着一种仰头向上的生命力,以及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这首诗,激励了无数满怀理想却遭遇坎坷的人。自由和理想永不过时,努力和坚持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