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6.当粮食成了“精”便是酒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这句口头禅甚是流行,至少预示着二层意思,一层较为普通的字面理解,酒是粮食的精华,或者是粮食的精华酿成了酒。但我却有另层不普通的浅见,所谓粮食精的“精”,是“白骨精”的“精”,她有灵魂有生命有妖力,粮食精必须加引号。
如此解释“粮食精”的酒,也同时给酒附加了性情。所以,我独家为酒特征赋予“性情水”之说,写出来才知道源自“粮食精”。
也许有人要问,在酒定义中明明讲粮食与水果并列,为啥不称酒是水果精。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我讲酒文化,主要标的是白酒,在白酒亦即蒸馏酒或烧酒诞生前是笼统地讲,而诞生后则是专指,便有意识地忽略了果酒。
关于酒与粮食的关系,人们提到最多的把酒叫成粮食酒,也就是粮食与酒已经一体化,特别排斥少粮缺粮的酒精酒。再说,今天白酒的鼻祖曾叫高粱酒。
我常说,五斤高粱一斤酒,自以为很在行。但在2014年一次酒会上,业内专家笑着纠偏,他说我涨了二斤,准确的说法应是三斤高粱一斤酒。喔噻,幸亏只是说说而已,若是对公,涉嫌虚冒报账,胆子不小啊。
酒是粮食的精华,并非粮食的所有精华都是酒,粮食的精华有多种用途,只有经过特殊的酿造过程才能成为液态酒。传统的工艺自不必怀疑,如今工业化也能大批量流水作业生产酒精,这叫做食用酒精。虽然不是用粮食制成,但可以替代粮食配制成白酒,就看掺多少了,口味和副作用自然存在差别,最大伤害就是上头。难怪段子手们发歪,戏道:过去的酒是娘(酿)造,现在的酒是狗(勾)兑。
段子当不了真,粮食与酒的牵连却欲说还休。曾经有个论调,说什么要加快白酒制造的工业化进程,弄出更合标准的优质健康酒品。无论其动意如何,若是缺了粮食当原材料,甚至缩短或取消发酵等传统工艺环节,真是“作死”的节奏,酒便成了“匪”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