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家考证,酒是天然形成的天然产物,严格意义上讲,酒并非人类发明,只能算作发现。人类只不过运用日臻完善的技术手段,将酒及附加在液体内的文化发扬光大,上升到比发明还发明的崇高层次。从这个角度理解,给酒加顶伟大发明的环保帽,也是无可厚非的。关于酒发明发现及传承的来龙去脉,下一节还会专门论及,这里仅仅点点题。
在正式介入酒定义之前,先追忆酒字的古老史,玩玩拆字小术。酒字从水从酉,看字面容易产生这样的臆想,酉时也就是下午的五点到七点,这是喝酒的时辰。想想真有点道理,这个时段祖先们收工回家吃饭,坐在热炕头上,一壶浊酒下肚,解乏减压悠哉乐哉,趁着酒意朦胧睡个好觉,多么惬意的事。想到这层,大脑皮层激发出些许自信,古人把酉时定在黄昏时分,大概就是与喝酒有关,以为酉时最适宜喝酒。酉,自然地变酒了。
如果读者觉得上述臆想纯属扯淡,可以充眼不见,接着往下读正统的解读。
绕了个小弯,其实想表达以下的意思。有位资深的老学究教导我,难解难懂的甲骨文中,酒有两种写法,一是“酒”,二是“酉”,而酒叫“酉”,远要早于酒叫“酒”。够绕的吧,但这种绕是必须的。最早的象形字“酉”,字体形状像个酒坛子。后来由于特殊需要,“酉”官被列入天干地支里,俗称酉鸡,于是乎,大脑进水的文化人们,另外造出“酒”字代替“酉”,这一替就是几千年,“酉”再也找不到家门。若不是老先生给我解读,我至今还蒙在鼓里,只知有酒,不知“酉”滋味。
我明白了以后,经常给酒友们这样解读,酉是酒的真身,酒是酉的变体。
大概受酉原意的影响,一些偏旁带酉的字,往往都与酒存在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比如:酝酿表示造酒,酤代表买卖酒,醉醺都是喝多了酒,醇指不掺水的酒,酗指没节制地喝酒,酌表示斟酒饮酒,樽为酒器。据不完全统计,仅汉代偏旁是酉的汉字近70个,绝大部分与酒有正当关系。从文字上透视,可见酉何等深入酒中。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是这样定义酒: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读着这句节省标点令人快窒息的话,我只想照抄照搬,以求定义的权威性。但抄在稿纸上细琢磨,觉得这句话很有问题,估计一般的人看不出问题所在,我看出来了,至少说明我不一般。我敢断言,下定义的权威人士大脑没进酒,肯定进了水,因为摆错了酒的位置,应当把白酒放在葡萄酒前边。毕竟白酒是中国第一酒,是中国人独到的发明,甚至有人叫嚣堪与四大发明相提并论,擅自颁发第五大发明的头衔。而葡萄酒是舶来品,正根并没在中国,硬把葡萄酒放在白酒前边,有点摆错了酒谱,让我这个爱中国酒的酒徒很不舒服。茅台酒厂和汾酒争夺国酒称号很卖力,它们的当家人竟然看不出如此低级的失误,我都替他们受伤。再就是,这点基本常识都不具备,还敢编《词典》,真想扣顶洋奴文化的大照《词典》设计的文字路线图,解读酒到底是嘛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