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为何不喜欢读中国书 (文:木空)

(2015-07-18 10:45:40)
标签:

杂谈

在不久以前,我写过“有多少中国人不读外国书”(点击),主要因为我就是不读外国书的坚硬分子,四十多岁的人,总共没读过五本完整的外国书。归结到根子上,中国书还读不完读不透,哪有心情和气力读外国书,况且语言思维表达等层面的差异,读外国书读不出豪迈和激情。
  记得网友在群里留言,笑话我不读外国书的习惯未免土老帽,中国知识精英们早不读国产书啦,所以人家言必称希腊,逻辑里被美利坚垄断,把中国书看得一文不得。
  我虽然不喜欢读外国书,但并不反对别人读,同时也觉得自己读书观有些固执。不过中国人不读外国书,尚有可理解的地方,如果中国人不读中国书,怎么解释都感到说不过去。
  习惯成自然后,外人无法撼动读书观,对中国书的讨厌,也不是一锤子买卖,正如佛家讲究的因果关系,果由因变来。我漫不经心地当多事佬,玩着耍着就为不读中国书的人找到理由。
  首先中国书不争气。要么被某种政治理念和倾向占领,一刀切式地向某种主义靠拢看齐,背离“百花齐放,百花共鸣”的指针,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因而为某些人不读中国书,找到致命的借口。要么急功近利向钱看,被商业理念全面统治,出书只为赚快钱,管它是否精致和妥当,缺乏严谨周密的敬业态度,应付反被应付误。中国书不对中国读者负责,读者只好反抛弃。
  其次中国缺少世界级的文学哲学社会学大家。尽管国人们并不十分看重诺贝尔奖,甚至有人评论那是专为外国人高立的奖项,但是诺贝尔奖的标杆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接受。即使排除诺贝尔奖的因素,中国真正能放在国际舞台说话不腰疼的作家学者,也属于微乎其微,大都墙内开花无外香味。在非大师非小师莫读的时代,有些人不屑读非大小师的书,只好到世界范围内搜索。
  第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作祟。有些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外国的书更不在话下。这类人唯外国的东西是图,吃洋食品垃圾津津有味,穿淘汰后进口的服装洋洋得意,连回答是否都用NO或YES。精神食粮的书也唯外国至尊,本来读不懂《莎士比亚》,却拿哈姆什么得叫板中国的《茶馆》,总以为读外国书时尚高雅,读中国书低级玩劣。没读几本外国书,便跃跃欲试耍威风,似乎中国书全被拿下。
  第四患有严重的中国文化虚无症。有些人否认抹杀中国书的历史与时代意义,尽管与中国文化天天打交道,但骨子里看不起中国文化,甚至认为中国文化已经落伍应该淘汰,与外国先进文化没可比性。因而这些人积极主动地排斥中国文化,自然而然地把怒气发泄到中国书上。这种人从极端走向极端,坚决彻底地与中国书拜拜,即使没有机会没有能力读外国书,也不读中国书。
  最后从小受外国文化熏陶和影响。虽然身为中国人,却没读过几本中国书,无从体会中国书的魅力。这种人眼里只有ABC,读书就是外文版,甚至读外文翻译版的中国书,也不会读原版的中国书。或许与从事的职业有关,或许与读书环境相联,或许形成后天的偏见。集中在一点,这种人似乎没有中国书的概念,充眼而不见,就像我不读外国书一样,他们视中国书为外来客,不读乃小菜一碟的平常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