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风说说韩寒的《长安乱》有多乱

(2012-01-31 15:57:08)
标签:

杂谈

小按:我在书评集《指名道书》里,对韩寒的文学作品进行无私的批评。 我没它意,无非以愤青的心态反愤青,看看谁更愤青。最近又刮韩寒风,跟着热闹几把。

 

 

我冒着被拍打成残的风险斗胆断言韩寒这一代作家们,真正功夫在笔力之外,靠偶像青春反叛色彩起家成名,经不住历史的检验和岁月的风化。他们缺乏丰厚的生活阅历与知识作支持,作品明显存在浅薄粗糙的倾向,属于文化快餐食品,青春期的萌动冲动过后,便会离书远去,恐怕连自己很难回头重温复习。

压抑着与众不同的想法,尽量埋藏在心里蓄势待发,观察露头的最佳时机,一等就是三五年。虽然我的年纪长小韩一大把,但在文学战线尚未出道,比起小韩默默无闻。我以文学中年的身份,评论当红高照的文学小明星,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都显得不协调合拍。我跟风发言,失掉分寸尺度,弄不好自讨没趣。然而有个声音高叫着,我是书评爱好者,莫要吝惜真言实语,多向名人开火。

《三重门》是韩寒的成名作,原以为韩寒是个女孩子,女孩子创作小说,往往更倾向于展示青春的躁动与迷茫,与成人世界存在天然的隔阂,不读也罢。后来从铺天盖地的专访及评论得知,韩寒是很有女孩缘的小帅哥据说《三重门》就是专写男孩女孩的故事,我的青春早喂猫了,于是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作祟,打消追热阅读的习惯,担心捧着一块鸡肋,评不是不评也不是,而且不评比评更不是。

眼关注韩寒的创作走向,这家伙似乎天生当大作家的料,未来成就难以预料。隔代的心理鸿沟,始终制约着读评韩寒的兴趣。眼神未通书,手有点发痒,毕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读过韩寒的作品,随便下结论,既不符合为人处事原则,也对作者不尊重不负责任。我发现一个公开的秘密,韩寒经过几年的磨练摔打,在热捧与冷嘲中壮大成长,练就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他掌握应对外界突发袭击的要领,化被动为主动,借力发力,借势发势,炒作与自我炒作相结合,作品销路与人气同步增长。

坚持不读韩寒许多年,在一次酒后购书时犯了戒,鬼使神差地请回《长安乱》。依稀记得媒体力荐《长安乱》的程度有点乱或许受此影响,潜意识里灌入读书的引力,又有机缘配合,顺当地落到实处。书到书房自然读,否则有愧于购书成本,钱是的劳动所得。

三十万的印数,看后眼晕心惊,韩寒不断斩获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稀稀疏疏的文字版面,充气注水,内存增印张凑数的猫腻。我来回快速掀动几遍,间或读上几行文字,反应平平,隐约飘出几许古龙的风格。老老实实地从头读起,二十页之内没有出所以然,好像涉猎武侠小说领域,分明东扯西拉,脑内留出大量空白。再翻二十页,越读越糊涂迷茫,两眼分别对接失神发困。《长安乱》乱七八糟的,我实在看不懂。合书抽烟喝茶,几声叹息中带走遗憾与无奈。

总想提起笔,充分表达我的情绪,几次中途而废,想法却越积越浓。一晃三年,书架找书时,无意地与《长安乱》碰面,随手机械地翻几下。坐在一旁的老婆问看什么书,我如实回答《长安乱》。她凄然三笑,说她读过几页就不动,此书浅薄空虚轻浮,欠缺生活积累与沉淀,无聊无趣有些,太没有意思。喔,老婆竟然出此高论,在事先根本没有讨论通的情况下,我俩观点如此一致有诗为证: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心相印。

老婆鼓励我写出压抑的想法,至少她会支持我。有了老婆垫底,什么样的文字意外,我都能应付。我鼓足勇气写下读韩寒的意识流,《长安乱》实在乱,而且不是一般的乱,乱得我找不着头绪,最近有点烦。

最近又观战方舟子与韩寒的口水战,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口水战,两人貌似当真,其实未必真动肝火。这也是一种很的炒作与自我炒作,就如老黑咬老黑,两“犬”其美的干活,最后嘴里多了几毛钱。只不过乐了观点者,大有皇帝不及太监急的意思。如此说来,我也排除不了干系。

爱咋地咋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