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赏月饮酒引发的五个关键词
(2010-09-28 17:11:14)
标签:
杂谈 |
今年的中秋节放了三天假,而且全家三口人同频率放假,不用统一思想就步调一致地回老家过节,与父母兄弟们团聚在大家庭里,享受一年中难得的天伦之乐。于是引发了第一个关键词:团聚。
以我粗浅的认识定位中秋节,它首先是个团聚的节日,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春节守夜的团聚时刻。平时分散在四面八方的儿女,心照不宣地聚拢在老人家周围,动用传统的吃喝形式,落实具体层面的团聚之情。这种以中秋节为平台的团聚形式,有时比内容还重要。毕竟全家人坐到了一起,甚至三代四代人坐在一起,即使什么也不述说,端端杯敬敬酒,也强于只有电话没有场面的团聚。因为亲情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无声也能表达最亲情,关键还酒的滋润。
那么“亲情”两字,就成为第二个主题词。亲情是啥样的情,我觉得亲情是具有血缘关系的情,是大公无私的情,是只要你比我过的好的情,也是情中之至情。亲情应该是永恒的,也无处不在地融入现实生活。不过中秋节这天理解亲情,由于节日氛围和气场的烘托,当然与平时的亲情浓度有别。浓浓的亲情被中秋月激发出来,全家人喝的不是酒而是亲情。中秋节喝下去的亲情,挂在肠道不消化,会维持好长好长时间。想起中秋节团聚的亲情模式,常年在外打拚定居或流浪的儿女们,会时常勾出对亲情的思念。
于是我又推出第三个主题词:思念。中秋节的月亮虽然圆又亮,但对远离亲人的游子们来说,是引发孤独思念的信号灯。平时淤积的思念元素,容易走进思念周期表,尤其月有残缺或者被潜伏时,更是对游子思念情结的重击。查看中国历史上表达思念情绪的诗词,那些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杰作,往往写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时刻,而且拖去无病呻吟小资叫情的怨妇成分,着意表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绪怀。正所谓:月亮挂树枝,此景最相思。中秋节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一夜是中秋文化的开摘节。
“文化”是我推出的第四个关键词。文化是什么东西,我读过楼宇烈教授及许多作家学者的解答,也最多弄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半清醒,我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文化的词义,但让我为文化下明确的定义,绝对是件很难为情的事。中秋节是个文化含量高的节日,多少文人骚客拿出文化的情怀推介中秋文化,我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搬张大小圆桌,根据天气的变化选择圆月地点,尤其坐在庭院等待月亮升起来,并长时间地与月亮对视,举杯邀明月,看看对影成几人,再联想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传说,月不醉人人自醉,无限地憧憬和感慨会充满心空,这是场独特的心灵体操。
第五个关键词“心空”被隆重地推出后,中秋节的赏月饮酒活动达到了高潮。坐在月亮底下喝酒,最爽快的是嘴,因为嘴能吃也能喝更能说。但嘴的活动流于表面,心思遮不住月亮的光芒,经过宁静与激情的交错洗礼,心空变得与星空同样清澈无垠。酒里融入了亲情融入了思念,在中秋节大文化的引领下,会喝得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投入。心空弥漫酒精膨胀后的律动,多少离家在外的感叹,流露给亲人或最亲近的朋友,此时如果喝高了喝醉了,也是心空的自然发泄。能留住一半清醒,为得是明年的中秋节再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