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小说冒牌顶替的货色越来越多
(2010-03-16 10:03:43)
标签:
杂谈 |
年前出差到广州深圳等地,坐在济南飞机场候机室耗时,实在无聊透顶,口袋里的《道德经》和我顶牛,便遛遛达达找机场书店,求本快餐书打发时光,省却心浮气躁的骚扰。
机场的东西贼贵,书未能脱俗,在图书打折成风的大环境下,机场书店绝对一折不打,甚至没像方便面矿泉水等涨出三五倍,还算比较仁义开恩。漫无边际地东瞧西望,没消耗几成眼力,就与《市长司机》对接,竟然有种久违的感觉。虽然没在凤凰网阅读,却跑到飞机场搭下车,也够有缘份的。
我装出很大款的表情,一话没问二话没说三话无言,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慷慨解裤兜,悲壮而知足地买下《市长司机》,心已无旁骛,只想看看市长司机的文学面目,他或她是如何给领导掌方向盘的。
据职场的人私下爆料,给市长当司机当到位,能顶半个市长用,或者说能当市长的半个家。我见过市长的司机,发现他们跳跃在两级线上,要么牛逼闪闪吹肚皮,要么低调遛边不多语。因为没有太多的直接交流,即使一起喝场酒,也弄不清他们吃了几碗干饭。说神秘又很现实,说现实又很神秘。
小说固然不可置信,但是小说中绝对依托真实的元素。《市长司机》被文字造像,难免流露出血肉成份,或许就是现实人物的缩影。我不能把现实的司机搜出人肉来,到文字中对号入座总可以吧。
就这样边想边进入读书状态,本来很怵头的候机等待,由于坐上《市长司机》的宝座,时光飞逝的如轿车跑在高速路上,不知不觉中随队登上迟到的飞机。
坐在飞机上续读《市长司机》,先前的好感指数继续攀升,带速直向飞机的轮子靠拢。然而没等飞出半小时,觉得《市长司机》的带速减慢,往里走往深处走,越没有开局的精彩。三百多页的书,没读到一百页,便被困顿厌倦包围,再也读不出新鲜和激情。《市长司机》终于露出马脚,情节链接生硬,根本不具备机关原生态的味道。
由喜读到厌读,中间连条缓冲带都没有,不是我眼刁,是《市长司机》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开始怀疑作者李德飞是蒙棒子面的主,他非但没有生活经历,更缺乏司机的本位意识,写出的司机不伦不类,纯粹是作者的主观臆造和猜测。
如果给《市长司机》下些正面结论,作者的选题无可厚非,而且非常敏焦热也正点,相信许多读者也会自愿地被忽悠。但正由于作者拿书名忽悠读者,写不到正点上,就编造故事情节应付读者,只是中短篇小说可表达充分的主题,非要灌成长篇大论,自然是主件不够下脚料凑。凑出来的小说难以浑然一体,让我这个老职场人先扬后抑,最后抛到一边罢读。
走下飞机等行李的工夫,同行的哥们问我读出几味,我说读出三味。哥们说就是传说中的三味真精吧。我回答然也却非也,这三味最好别品闻。哥们好奇心陡增,问我具体是哪三味,我也不客气地交底,一是媚俗味,二是忽悠味,三是灌水味。三味归一味,就是青涩涩的苦味,比起苦咖啡的纯正,这苦味最伤眼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