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比潘金莲受《水浒传》的迫害还深
(2010-01-15 14:42:29)
标签:
文化 |
怎么想到这个问题,岂不无事生非闲扯淡。但是按照辩证主义哲学,任何事物有好也有坏,古典名著《水浒传》自然不例外,它成就了一百零八条梁山好汉,把江湖文化推向巅峰。
但是《水浒传》在扬好汉名的同时,也败坏了一些人的名声,使这些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受害者。排列受害者名单,潘金莲肯定站在前边。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潘金莲,潘金莲究竟是不是那样的人,当代人无从得知。不过印象“水浒”里,潘金莲是背叛丈夫红杏出墙的形象大使,她绝对与淫荡风骚连接在一起,遭到千古骂名。
无论真实的潘金莲表现如何,她被《水浒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华表上,想翻案得解放已没指望,而且潘金莲就是《水浒传》的看点,许多读《水浒传》不排除奔着潘氏而去。
那些个比潘金莲还过分的浪娘们,因无缘走进《水浒传》留念,她们的浪迹骚轨,稍纵即逝,并没给后人留下任何痕迹。从这个侧面衡量,潘金莲是《水浒传》杰出的受害者。如果没有《水浒传》炒作,一百个潘金莲也不在话下,早就被丢弃在历史垃圾堆,连她老姐贵姓都不会有人知道。
潘金莲再冤屈再不幸,仅是个人形象问题,他受害指数靠前,却不是最大的受害者。还有比她受害更深的群体,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人二个人,上百成千人也止不住,而是幅员1.4万平方公里的沧州,涉及到710万人。
提起沧州,许多人不会联想到“运河古郡和渤海明珠”,而是顺口而出联想林冲发配的地方,全是《水浒传》的广告效应。发配文化害死人,大凡被发配的地方,往往容易挂靠贫穷愚昧野蛮,是非常不地道的地方。
宋代的沧州我没深入考证,但绝不是《水浒传》中那样。抛弃当年真伪别纠缠,沧州几经沧桑变迁,发配之地早就翻天覆地大变样。然而网络时代的现代人,仍然捧着《水浒传》看沧州,难以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把历史上的发配之地,照旧想像得很历史很落后。
一部《水浒传》把沧州推向全国,极大提高沧州的知名度,但我并不感谢施耐庵,它给沧州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千多年都没消化掉。许多外地人意识里的今日沧州,还是林冲的发配之地,还是落后野蛮的意境。
最近到广东深圳海南出差,多次与当地人盘道聊天。提及沧州,人家很顺溜地说知道,不就林冲发配的地方嘛,沧州人会武好斗,外地人可不敢去沧州。我听后先扬后抑,满足感尚未达到高潮,失落感便跌入低谷,全是《水浒传》造的孽。
我曾经那么用心地读《水浒传》,徜徉在文学海洋里不能自拔,《水浒传》的文学技术,说不定什么时候影响我的写作。一心一意沐浴《水浒传》的阳光雨露,没成想竟然打造出这么个沧州形象,而且扎根在中国读者脑细胞,擦不掉抹不去,真有些后悔通读《水浒传》十五遍。
人们善于并喜欢用老眼光看世界,从前为沧州是林冲发配之地自豪过,因为太多的外地人因林冲知道沧州。现在意识到林冲的负面影响,再不会捧施耐庵的臭脚。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不能左右外地人对沧州的坏印象,但我可以尽微薄之力宣传沧州正面形象。沧州是武术之乡杂技之乡金丝小枣之乡鸭梨之乡,沧州近代以降诞生过纪晓岚张之洞冯国璋,大作家王蒙蒋之龙是沧州人,沧州有西煤东运的大通道及港口,沧州是全世界高速公路最密集的地区,沧州的渤海新区是河北省的两大增长极之一。
沧州啊沧州,想说的优势和强项太多太多,限于文字篇幅,随意拣些说来,无非告诉众多的朋友们,沧州早就把林冲的帽子摘掉啦。
一休小师傅叫停,就说这些吧。我只好说这些,但可用八个字概括沧州:运河古郡,渤海明珠。
呜呼哀哉,千万人喜读的《水浒传》,祸害了潘金莲,也祸害了沧州和沧州人。谁要不信正在崛起的沧州大变化,请到沧州走一走看一看。点击本帖子的网友,木空负责接待。梭子蟹管不起,大饼虾酱随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