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生活最“有范儿”

标签:
文化 |
此话是我说,此话是我写,要想解此话,听我说仔细。
所以我要重新开头,此话虽然出自我的嘴和手,但专利权并不归我独有,至少还要分给一本书,那就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换句话说,此话是我读《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心得。
此话是什么话,当然是本文的题目。为此话的出台,我着实消费几天大好时光。
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寄来书,由于出版社提前告诉我书的内容,收到后并没多少生理反应。但打开超大信封,大脑发生震憾级爆炸。
首先是两本厚重的书体,通过我的双手传导大气磅礴的信息,这里边肯定凝聚出版人撰稿人大量心血。
再是我能收到如此贵重的礼物,大开天目,斩获知识,荡气回肠捺不住评论的冲动。
还有书名中“生活”两字,让我倍感和谐倍感温暖,第一次知道汉语也可以用“生活”表述,这以前与生活最密切的朋友是工作和夫妻。如果把汉语生活上升到夫妻生活的界面,用温暖加刺激理解,恐怕没有几人不震憾。
震憾是我读《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主题词,因为震憾的余威当天使,我冒着随时被文字淹没的危险,勇敢地冲进书内漂文字流,尽管也有险滩为难也有激流作浪,我抱着对付不了就跑的心态,挑挑拣拣地漂读一遍,收获热点焦点及兴趣点。
我当舵手我做主,是好是坏心里很有分寸。
我最腻歪文本式学术式论文式评书,虽然书内的许多章节很专业很学术很论文,靠着先天的震憾漂流,来回几遍下来,还是抓出书的关键环节。
在“被”时代的大潮中,我喜欢营造木空式的“很”环境,用四个“很”总结书的特点,应该很到位。
一很大气。装祯自不用多提,涉及内容更叫棒,具备战略意义和现实效应,都是站在时代至高点瞭望汉语生活的果实,这是一般类图书所不及。
二很权威。由于此书属于国家“语委”发布的绿皮书,又委托商务印书馆出版,组织战斗在语言领域的名家专家撰写,其影响力自然非同凡响。
三很全面。从工作到技术,从国内到国外,从高端到民间,从群体到个案,从语言立法到非物质保护,汉语生活到哪,《报告》就跟踪到哪,汉语生活无隐私可逃。
四很新鲜。读书后得知,《报告》已连续发布四年,大概首次读《报告》的原因,大观园里被新鲜味飘逸着,我没少干巴头探脑儿的勾当,《报告》处处是春天。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基本面被“很”完,总觉“震憾门”还未关紧。忽然冒出一道神光,镇在五指下面的情绪向外飞,充满对网络语言生活的热爱和追棒。这是我最为上心的部分,也寄托着我饱满的眼神。
我是小小的中年网络写手,喜欢用网络语言写书评,这对传统的正规的书评模式来讲,是种不大不小的颠覆。虽然自己问心无愧有点傲,但却受到一些贵族式书评人的排斥,总想找到理解式知音。
读《报告》让我秋心澎湃,中国最权威的语言文字管理机构都认可网络语言,而且编制出字典式的网络用语,让我自愧弗如望字兴叹。网络语言的天地广阔,生活没设限,怎么耍活也不为过。
网络语言生活最为抢眼,《报告》非但没排斥它,还有意无意地张扬它的模式,我读出网络语言生活的先进性,它是中国语言生活的风向标,看来我的追求没错位。我会继续发扬网络语言的风范,把自己的书评事业进行到底。或许我的选择走在前头哩。
带着不成熟的理念和思考,我应邀参加《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出版座谈会,聆听组织者出版方的权威解构,接纳网络名博们的高见。虽然我的发言并不充分,也没把核心观点厘出名堂,但我最大的收获是验证了核心观点,网络语言是中国语言生活的风向标。
我震憾之余也遗憾,建议编撰出版发布各方为《报告》瘦身,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影响力与涉及面。虽然我说了不算,说了算的没表态,毕竟把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最后的结局与我无关。
《报告》下编的“新词语表”,简直就是网络语言大集合,应该出册单行本,普及词语的同时,说不定弄个大收入,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