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茶相爱时最适宜说书话

(2009-10-22 10:20:43)
标签:

文化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爱喝几口茶,但喝了若干年,也没喝出茶道来,甚至还处于不入门水平。茶与书相爱,成为我休闲余暇时贴身卫士。

品茶并读书,如果老婆在旁边自由散漫地摆弄细软,她不扰我,我不理她,温柔明亮的光线下,好一派红袖添香的意境。这三十天不遇的情事,没有刻意摆布,才显得难能可贵。

关于茶与书的关系,我曾写过打油联:无聊喝清茶,有兴写书评。茶伴书的状态下,最容易制造非传统文本的书评。如果表达的文文绉绉些,也称作说书或写书话。

2009年中秋临近了,我到北京一家出版社签约书评集,顺道去趟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逛逛心驰神往的书山文海。岂知市场的档次和规模,低于美好的想像。虽然情绪稍微失落点,还是以贼不空回的心态选书。

小书屋横七竖八的摆放方式,把我弄成眼花缭乱,却很快锁定在淡青色的《茶店说书》。茶与书同时亮相,书名内外散发着书话的味道,又瞧见作者是止庵,我没打折扣地挑中。

止庵的大名飘逸,真正与他近距离接触是读《私人阅读史》,书内云集34位文学文化艺术圈内名家大腕,止庵算其中一位。他推荐的30本书,绝大多数是外国书,不光是止庵,其他高人们,也都热衷于推荐外国书。这与我非中国书不读的观念冲突,而且冲突的相当严重和残酷,最后以我失败结束,从此想开斋外国书。

但读哪些外国书,从哪本入读,却让我费思量。我采取最原始的手法,画“正”字投票,《一九八四》喜获前几名,正好止庵在文中两次介绍这本书,我便抓住《一九八四》攻读,并写下读书心得。

他乡书屋遇到止庵,哪能忘却那段书缘。老板夸我眼界高超,为得是推荐另三本书,都是中华书局出版,和止庵的《茶店说书》属于孪生兄弟。王稼句的书读过,另两位作者无从知晓,也就顺手牵回,同时还挑选了几本周作人的自选文集。

晚上驻在宾馆无事可作,抽出《茶店说书》闲读。冲上一杯自带的茶,权当坐在茶馆里品书。

《茶店说书》太适合休闲阅读,我连续作战没疲劳地读完,怎么评论它呢,一时陷入空洞的胡思乱想,不能捋出几丝线条,干脆把临时感觉写在书页空白处。

止庵这斯是说书的高手,他轻描淡写,从容若定,缺乏刻意和生硬的拉扯,以我为中心,想哪写哪,写哪想哪,读之不累,谁知他写时状态如何。说书嘛不要冷血式的讲,要热乎乎地说,说到读者心坎上。这道独特的风格,正是目前许多书评人的短处。

上面这段内容,除了个别地方动过几字,都是原汁原味的批注文字。本来处于休闲状态的我,读《茶店说书》,又激发更休闲的状态,关键说书的魅力,辐射读者休闲的状态。

回家后又略读一遍,清新自然的文字气息,散发出休闲的滋味,情止如水,感觉依然,却再写不出评书的新意,无奈之中动用书内存,无非表达对《茶店说书》的美感好意。

《茶店说书》的书名,据止庵交待与周作人有关,他在书中极力推崇周作人,而且推到高高在上的地位,原来他校订出版过周作人自选文集。

这之前我的确没读过周作人,北京买周作人文集时,只是一时兴起,未及深考。读过止庵的书,我想起周作人的书,信手拿出一本《谈虎集》,封面注明“止庵校订”,原来又是一次未谋而和的书缘份。

借着止庵的书气,我读过几篇周作人的散文,隐隐约约感到止庵的文字,真有周作人的遗风,茶后说书最适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