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时不妨读点中医书

标签:
养生《黄帝内经》医书中医曲黎敏文化 |
我比较信奉中医理论及看病态度,严重地受我的中医铁哥们影响。他几根银针治百病,辅助开出的中医药方,常现妙手回春的功能,其成本相对节节攀升的西药,廉价实惠,易于工薪阶层和普通老百姓接受。我偶尔会感慨投错行,高考时放弃选择中医专业的机会,毅然投身无机化工行列,到头来还得改行从事文科文字职业。
喜欢与中医哥们聊天,他有意无意地兜售中医理念及具体术语,足够我消化吸收若干时日,渐渐地我略懂中医ABC。肾属北方水主血,肝属东方木主气,五行中水生木,如有人得了肝病,不能简单地肝坏治肝,应该考虑治肝的上家生源肾。有时到哥们的中医诊所针灸,一来二去可以摸准几个重要穴位。正当我兴趣昂然地获取基本知识时,哥们却另有高就,南下广州受聘于望族医院。
外接中医渠道断档,求人不如求己。我自定计划,默读几本中医书,增加知识阅历的同时,满足对哥们的挂念对中医的渴望之情。改行从医的念头已失掉,读书的惯性并未刹住,再说全方位的中医学问,不但可以防病医身,而且还能指导人生态度与行动,有利于身心精神健康。
大概去年下半年,一本《求医不如求己》纳入视线,略微简单地翻看,与我的诉求相当吻合,仿佛此书为我而作,无需理由地收进自家书房。虽然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不是门外之人轻易能把握驾驭,但作者中里巴人,几乎吃透中医脉络与实践,经他咀嚼打造后指点,中医变成一幕幕特写镜头,简单易行,可抓可挠。《求医不如求己》有只无形的手,架起中医与我的桥梁,越读越清醒并跃跃欲试。与干瘪乏味纯理论专业书比较,《求医不如求己》语言生动灵活,幽默风趣,理论切实可靠,道行精湛深厚,关键还在于读者可以对号入座。我感悟出中医哥们的话内话话外话,中医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地治病,而是告诉人们顺应自然,建立和谐本性的生活习性。
有道是:中医不看“黄帝经”,层次难深只跟风。“黄帝经”是《黄帝内经》的简写,它是最古老最著名的中医典籍之一,涉猎探求中医学问,原则上迈不开这道坎。局限于个人的古文水平,明知《黄帝内经》的神圣地位,却不敢插足高攀,担心迷障了寸目。其实私下里,我比较关注《黄帝内经》版本的走向。
终于等来阅读机会。就在前不久,我花了二三十元钱,将《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请到案头,作者是北京中医大学曲黎敏副教授,本书是她在山东电视台“名家论坛”的讲稿。曲教授的讲演场面依稀有点印象,只是没有联贯地听下去。对面观赏她的文字,深入浅出,摆脱了故纸堆味,现代气息特别浓厚,大小周天各道经脉随着文字运行很舒畅。《黄帝内经》落到她的笔下,算是找对传人,显得活泼而实在。如果没有安装原文,读者准以为养生智慧源于现实生活,出自作者个人的中医实践。
眼下时兴的讲古热潮,曲黎敏式的中医解读,比较迎合求知求解的入门需要。她化繁为简,弄难成易,一本苦涩深奥的《黄帝内经》,竟然说出行云流水方便快捷的意境。原来《黄帝内经》如此实用而空灵,与李白杜甫的诗歌同样美丽耐读。
读过几本中医书,逐渐悟出一些门道,感触最深的集中在认识层面。中医讲究养生,中医的养生不是技术,而是哲学智慧。如此不一般地理解,读中医书可以治身病,还能够营养大脑,为人生之途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