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眼看艺术有些毒
(2008-12-11 15:14:07)
标签:
文化 |
陈丹青有双贼圆贼亮的贼眼睛,内存智慧与艺术的光芒,在文化艺术界十分讨人关注,有人形容那是陈丹青的形体名片。读他的作品享受艺术真谛,我总忘不了先看几眼他的贼眼,从中探索出一些灵感和觉悟。
我写过“陈丹青喜欢操心圈外事”,观点与看法源自读陈先生《退步集》,褒贬混合以褒为主的文章,似乎并没有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如果从点击量上衡量,我的辛苦耕作尚未得到外界认可,排除客观因素干扰外,还要深挖主观领域欠缺的地方。
当时我正出差外地,匆匆发帖,两处错别字都未发现。回家后,我不失时机地进行完善修改,仅题目就改动三四次,可谓用心良苦。陈丹青一天到晚忙于写作,创作出如此鲜明敏锐的文集,我读不出味道,写不出意境,实在有愧于抱着《退步集》睡过若干天。
2月28日《南方周末》艺术版,用专访文章形式开炒陈丹青。题目冠之“艺术的‘中国世纪’来了吗”,十二问十二答,问得刁钻刺肉,答得尖刻惹眼。他们端着一副毫不顾及无所无谓的架式,直接进入艺术界面临的热焦选择,也是许多艺术家有意回避绕开的问题。
陈丹青再次展示《退步集》的风采,充分发挥口无遮拦入木三分的本事,睁开贼亮贼大的眼睛,以大画家独特的审美视角,围绕美术领域是否真来了“中国世纪”等,进行重点剖析把脉。他的回答干脆简练:“‘中国世纪’是极度夸张的词,意味着一百年!这种说法部分是幻觉,部分是真实。”
关于“中国世纪”真实部分,陈丹青只言片语地流露出一种倾向,他侧重于从中国艺术终于摆脱隔绝状态角度认可,没有过多地具体地专题论述。他避重就重地挪动“凌波微步”,从外围周边进行攻点打援式解读。陈丹青具备美术大师的风范,他将评判社会文化艺术现象,当成绘制艺术作品,贼眼毒亮,善于摄取主色调与聚光点,注重结构线条的深加工,几乎看穿事物的本质和软肋,常常出口惊人又一语中的。他一本正经地提出:亚洲文化是“盗版文化”;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真的文艺标准,不吱声的。
由于专访主题突出明确,陈丹青即使惯于离题跑偏,也被记者用预先设定的问题拉回。此次陈丹青的思想意识和观点,比《退步集》显得集中扎实,显得深入透彻,因为他心中有底有数。他大谈特谈艺术是非,比谈艺术之外的话题,似乎更加潇洒自如,专业而拿手。这才是陈丹青客串愤青的真实水平。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镜头,陈丹青话里话外对中国文化艺术体制,充满严重的敌视情绪,抓住机会就打冷枪轰热炮,许多定论和愤慨之词,与老画家吴冠中如出一辙。相比之后来定论,他的用词及语气,似乎更为概括硬朗。他调侃中国文艺机构弄文化是为了政绩;别问品质,要看数字,中国文艺界人口世界第一。他武断地做出结论,即使伪法治伪市场,也比赤裸裸的人治和垄断强。
中国大师级艺术家,这么喜欢冷对现有文艺体制,读《南方周末》专访吴冠中时一知半解,今天又读专访陈丹青,还是似懂非懂。陈丹青的一番话,让我多少开点窍。他语重心长地对《南方周末》说:我在乎中国艺术是否出现真正自由的个人,完全自由地表达,完全独立。
专注地与陈丹青照片里的眼神对视几十秒,他那双贼眼有些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