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民俗:七月七烙面花

标签:
杂谈 |
农历“七月七”七巧节来临,侯家镇南渠格村于书娥把79岁的婆婆侯树珍和妯娌郭春巧、邻居时永兰请到家里一起“烙果花”。
http://s15/middle/4a22ce24ha9946325914e&690&690
http://s5/middle/4a22ce24ha994639fb1d4&690&690
http://s4/middle/4a22ce24ha99463be3333&690&690
http://s12/middle/4a22ce24ha99463ebf05b&690&690
所用面粉配料:3斤面、10个鸡蛋、7两白糖、3两花生油,烙出来的果花(也叫小果)香酥绵甜,色味俱佳。
http://s2/middle/4a22ce24ha99464384ab1&690&690
这些花果模子都是百年老物件,各种花样图案高度抽象,有鱼、莲子、花篮、凤凰、青蛙、兔子、狮子、公鸡等。有些文物小贩下村反复收购,有些年老的村民3块5块一个就卖了,这些模子越来越少了,市集有卖新的,现代机器流水刻的,很粗糙。
http://s14/middle/4a22ce24ha9946a225afd&690&690
烙好的小果串成串儿,家家户户给孩子挂在脖子上,孩子们高兴地跑到街上相互显耀,大人们则从每个孩子脖子上挂的果子的品相,揣摩每个家庭的主妇的手艺、秉性和日子过的(生活水平)怎么样。脖子上没有小果的孩子或小果做的很丑的,他的母亲一定是个“拙”老婆。
http://s4/middle/4a22ce24ha9946465fd63&690&690
孩子脖子上挂着小果吸引住过路的女学生蹲下来看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