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库尔勒至若羌 2010自驾游之10. 远游二万六千里

标签:
楼兰若羌台特玛湖 |
分类: 自驾游记 |
9月19日,库尔勒(G218)—尉犁—若羌
出库尔勒时迷路了,及遇到领导车队
早上离开旅馆先去给油箱加满了油,然后由导航仪导航往若羌方向进发。正沿着一条金光大道向前奔驰,忽然导航仪上的路线消失了,显示我正在没路的地方跑。导航仪对于新疆的资料特别匮乏,更别说是跟上时代的变化了。硬着头皮跑了一会儿看到路牌指示这条路是通往机场的公路,那肯定不对。于是掉头往回跑到城区,停车向小面司机问往若羌的路,这才走上了正道218国道。跑了不少冤枉路,耽误了不少时间。出城后这一段国道可能附近驻有石油单位或是南疆石油的基地,马路两边矗立着华灯柱,想想晚上这条空旷的马路上灯火通明的样子,就知道这些单位财大“气”粗了。这会儿忽然路边隔一、二十米就站着一位身穿迷彩服,头戴钢盔的战士,不过像是民兵,肯定是首长过路。这我们以前在往塔城去的路上见过,所以见惯不惊。那次站在道旁的是警察。民兵并不让我们停车,只是让靠边慢行。一会儿由一辆警车打头,一队车开了过来,清一色越野车呼啸而过以后民兵们就撤了。
尉犁,塔河沿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
尉犁距库尔勒只有25公里,所以不多时间就到了,街面好像比05年我来时繁华了些。沿街横拉着一道道由发光二极管做成的彩灯,入夜可能满街流光溢彩。从尉犁往南到若羌的路我们这是第二次跑了,这条国道从地图上看与塔里木河平行相去不远。公路边红柳丛生长很茂盛,有时候塔里木河就是一条不宽的小河,在国道边流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知哪一个农业师的几个团场沿河一字排开,半个多世纪的经营,把亘古荒原变成了肥田沃野。最先经过的是31团场,场部就修在国道边,国道像是穿城而过的街道似的。路边还修了花砖的人行道,路边装有路灯。路边林带后面的楼房有的挂着公司、钣店、商店之类的招牌。还有一个小市场。这会儿滴着小雨,路面清洁而湿润。走在这里你会觉得如同在乌鲁木齐的开发区里的街道上,唯一的区别因为人少而显得非常静谧。05年经过这里,印象中好像还没见到这些建筑。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喝点水,照几张相,休息一会儿,然后向前继续赶路。以后地图上标的33团场、34团场是否经过就没有印象,可能是门面没有32团场排场,也可能是只顾赶路没有注意。路边红柳墙和人工栽种的林带的面,就是农田和村舍。再往南,路边的沙丘或是戈壁滩,生长着胡杨树,有的地方稀稀落落,有的地方密集成林。这一段开始有风沙了,风吹起黄沙掠过路面。在一个拐弯处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红砖路三个字。05年过来在此处看到牌子还莫名其妙。不知什么意思。然后来到砖砌公路边,此处路边专门加宽成了停车场,以便过路的人停车参观。我们又下车去看了一番。风吹得开车门都有点困难。站在那儿拍照,风卷起沙粒打在脸上,这时又来了几辆车车上人也下车来拍照。我们赶快上车走了。05年我们经过此地只有我们两人又凭吊又拍照的。往前去有条岔路前往36团场场部。
36团与米兰镇
36团场部行政单位叫米兰镇,米兰古城遗址就在场部旁边,可谓近在咫尺。书上说米兰古城原名伊循城,是楼兰国改名鄯善后的新都城。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受到大汉和匈奴的反复争夺,在大国夹缝中两面做人很难生存,为了躲避战乱,图个清闲,把都城搬迁到这里。后来为了纪念楼兰,又把伊循改名米兰。我在网上看到网友介绍进入遗址很容易,只要交钱就行了,钱可通神嘛。想拍照另交拍照费。一个人好几百块,对于我们这些拿工资者不是小数目。虽然我很喜欢考古、参观遗址,但基本上是对这些是一窍不通,遗址在我眼里如果没有人讲解与土堆没什么区别。比如说吐鲁番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我都专门跑去看过,走在交河故城曾经繁华的大街上,也就是发发思古之幽情,有一点“事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的感慨而已。交河故城还好点,高昌故城哪里是佛寺,哪里是官衙,甚至哪里是城门我们都看不出来。所以米兰遗址去不去看都无所谓,到时候看情况。我是出于另一考虑,若羌我们05年已经去过了并在那里住了一晚,而米兰镇没去过。老地图经36团的公路经若羌218国道围成一个菱形,最后又交汇到一起,老地图上菱形下面的边是国道,新地图上新修的315国道是菱形的对角线,顶点在36团处。我在谷歌卫星地图上看到经36团的这条公路是很好的柏油路,所以选择去36团。现在快到路口了,所以跟太太商量,太太听说现在改主意不去若羌而去36团了,不知道我这是早有预谋。太太于是尽监督之责质询路好不好,有没有住处。这些问题我早有腹案,所以很镇定地回答说路肯定是很好的,至于住处,假设没有宾馆,小旅店肯定应该有,毕竟是一个镇吗。实在不行我们就把车开到场部大院里睡在车里。仿佛我是某方神圣驾临,已经受到场领导热烈欢迎似的。所以太太勉强首肯了。
往36团受阻
这时风沙已经很大,漫天黄沙飞舞,看起来天色昏黄,像是到傍晚了似的。很快到了路口,路牌上画着直走到若羌,左转到36团。路口停着一辆大巴,一群人站在周围,好像正在上下旅客,这车可能是往36团的班车。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左转前往36团也就是米兰镇。这一段公路果然很好,是新修的二级公路,不亚于国道。公路左边是荒原和沙丘,右边是湖,我知道这是05年我们往若羌时看到的台特玛湖,这湖也就是最近几年新恢复的。走了几公里,遇到第一条从路边沙丘上被吹下来的沙在公路形成的沙埂,不太宽也不太高,所以没有减速,一下冲了过去,车重重颠了一下。又走了几公里遇到了第三条也可能是第四条沙埂,这条比前面遇到的宽而且高,一下子冲上去就陷在沙里开不动了。向后倒也不动,于是开车门下车,下车后赶快关上车门免得沙子吹满车厢。从后备厢里拿出这次新买的工兵铲趴在沙堆上把车轮前后的沙刨开。上车发动车还是开不动,于是下车继续刨了几下,又找了几块石头往轮下垫了垫,然后上车。这回不往前开了,因为我刚冲上沙堆就陷在沙里了,连沙埂的最高点还没到呢,还有好几米的沙子才能到硬路面上。往后则容易得多,后面沙子少而且两个后轮不在沙子里。先回到硬路面上才能遑论其他。这回一踩油门车向后退到沥青路面上。倒出去以后得决定是继续向前,还是后撤。风沙越来越大,往前看,迷迷茫茫中似乎还有很多条这样的沙埂横在路上。如果被陷在里面进退不得,那就得一直等到风停了养路工人来把沙障清开才能脱身。就算是能前进,那也得不停地清沙垫路,到团场部还有50多公里呢,这样走得走到明早了。没必要涉险犯难,所以决定掉头往回跑。国道上虽然也见到积沙,但都在路边,还没有到形成路障的地步,不至于有沙埂堵路吧。重要的是我还见到一辆公路段的铲车,闪着灯在公路上巡逻,说明公路部门对这种司空见惯的天灾早有预案,那就是说既使有沙埂也会及进清理掉,保证国道畅通。
大计已定正在掉头,那辆大巴开了过来,因为我正在路中所以停下来等候,我把车头掉好开到路边,回头看看那辆大巴轻轻松松驶过沙障,消失在茫茫风沙里。大巴轮子大,功率大,这点沙对它来说真不算什么。对我的小车来说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了。回程遇到的几个沙埂都比较小,没有减速硬冲了过去,结果车重重颠了一下。过去后又心疼车,下车看看保险杠叶子板,还没有颠脱,于是放心了,觉得应该慢慢开过去免得把车颠坏了。
台特玛湖
回到国道上继续前往若羌。路两边是台特玛湖,公路在湖中像一条大堤向前延伸。前面在路边湖中的一块小岛上修了一栋房屋,一个小亭子,一座雕塑,还有一座移动的天线。05年我们经过这里还是什么都没有,湖边和湖中露出的地面上寸草不生,湖面大小有限,不像现在看来似乎天连水水连天的。毕竟那时湖才恢复一、二年,因为当时若羌宾馆的服务员说是去年(04年)才从西边且末方向来的水。不过也可能是由于今天风沙大,视距短看不到湖岸的缘故。我们把车开到岛上,然后四处转转,看看雕塑的铭文。雕像是一个着古装的人,是不是汉族?因为古时候人们建功立业纵横西域从玉门关到楼兰然后就到再往其他比如说精绝、轮台等地方去。铭文里也没有介绍塑像是谁,只在基座上写着台特玛湖四个字。
若羌在下雨!
我们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儿然后开车继续向若羌进发,这时风沙更大了,风卷着沙像水流一样越过公路,整个天空风沙弥漫,能见度可能有三、四十米。经常看到大货车从像怪兽一样从沙幕中冲出来。不过我们见惯不惊,比起年初往额济纳去时遇到的沙尘暴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不像03年在沙漠公路上平生第一次遇到沙尘暴,吓个半死,那次沙暴的规模比这次还要略小一点。反正这里离若羌不远了,为了安全我们慢慢行车,最后穿过一条长长的树廊,到了若羌。
若羌风倒不大,天阴沉沉的,正在滴着雨。我们没有住05年住的宾馆,想找一个便宜点的。看到远处一幢楼上挂着某宾馆的招牌,就往那里开去。那里有两家宾馆比邻,一家有网线可以上网,门前停的车比较多。要价100元。旁边另一家叫金城宾馆的,不能上网,要价80元,我们决定住这家。把行李搬进房间先看看热水,他们用的是那种“过水热”的电加热装置,那家伙体积小功率大,服务员先给示范了一下。不过一会儿停电了,往窗外看,所有的灯都灭了,是全城停电。电只停了一小会儿。来电之后服务员让先洗澡,以防停电洗不成。我们开了热水,不过一会儿水就变凉了,服务员也弄不好,没法叫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年青人,后来知道是老板。他来给摆弄了一会,弄好了叫我们不要再动了。老板说这里缺水缺电,电力供应不足,经常停电。这也难怪,这次来比起05年来,感觉建筑物多了,当然人口也多了,用电多了,这里也没有相应的能源,当然电力会短缺。从窗里看到的不远处的一座正在建设的外形奇特的建筑,老板说是博物馆。洗完澡要去吃饭,宾馆旁边有一家民族饭馆,服务员说是不好。老板正好要去买菜做饭,带我们去前面的饭馆。这家宾馆所处的位置偏了点,印象中上次来这个地方应该是荒地。路上老板说这里从来不下雨,偶然下一次雨,让你们赶上了。我耽心下雨会发山洪冲毁公路,老板说不会。05年来此地我们从若羌往西去且末了,这次要从若羌往东去青海。老俩口告诉我说他们走这条路时还有二十几公里路没修好是土路。老板说现在路修好了,路很好。我以为宾馆是老板的,他说不是,是租的。又自我介绍说是奎屯人,当兵复员后做生意,后来觉得这里钱好赚,就到这里开宾馆。往前走了一段,这里相对就繁华些,商店,游戏厅,饭馆,好不热闹,和我们上次来可大不一样,若羌是大变样了。老板自去买菜,我们到老板指给我们的一家小饭馆去吃饭。这家饭馆是一对四川夫妻开的。门面不大,我们吃米饭、炒菜,为了庆祝旅途顺利,要了一瓶啤酒。吃完饭直接回宾馆睡觉了。
http://s5/middle/4a2286f8ga806a77f5214&690
http://s14/middle/4a2286f8ga806a100961d&690
http://s5/middle/4a2286f8ga806b53550f4&690
http://s10/middle/4a2286f8ga806be781239&690
http://s1/middle/4a2286f8ga806c6365f00&690
http://s3/middle/4a2286f8ga806d291ec02&690
http://s6/middle/4a2286f8ga806e20d7315&690
http://s11/middle/4a2286f8ga806ed1d2f0a&690
http://s3/middle/4a2286f8ga806f64e7f52&690
http://s12/middle/4a2286f8ga8070d33efcb&690
http://s5/middle/4a2286f8ga8071b6892f4&690
http://s2/middle/4a2286f8ga80715be9f41&690
http://s15/middle/4a2286f8ga807318476fe&690
http://s8/middle/4a2286f8ga8073eddb2d7&690
http://s4/middle/4a2286f8ga807489b52e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