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一个以前做理财行业时候的老客户的电话,让我帮她在理理财,做做财务规划。于是约在一起喝茶。
老客户是一位50多岁的退休妇女,三口之家,有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儿子。由于担心儿子未来结婚的住房问题,于是让我帮忙做一个初步的规划。
先重新了解了一下她家最近的资产状况,结构很简单,固定资产是一套120多平的三室两厅,其他的证券类和储蓄类资产约90万,每年要交一份保险4000元,除去各类经常性开支家庭每年净收入在8万元左右。
于是我给她分析了未来5年的投资收益情况,家庭开支情况,按照她5年后要购买70平的住房作为夫妻俩的安度晚年的安乐窝,然后把现有那套房子给儿子的计
划,做了个财务规划,调整了资产配置,发现5年后按照5成按揭贷款,全家根本没有什么资金压力,是完全财务自由的。其中预期变化的参数是,5年内平均年化
投资收益15%,房价每年按照5%的涨幅计算。其实,平均收益率我个人是保守估计的。
分析规划之后,这位老客户释然了,为了15%的投资收益而配置的资产,既有固定收益类产品,也有浮动收益类产品,基本是可以保障到的。
这就让我联想到现今国内的理财行业。现在国内缺少真正独立第三方的理财机构,为客户做完备的理财规划和资产配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理财行业尚不成熟。由于整个行业的不成熟,专业理财师十分缺乏,很多理财师充当的是金融产品销售员的角色,自身没有理财规划的理念也没有理财规划的能力。
当银行或者其他理财机构为我们服务的时候,很多理财专员或者客户经理最终的目的是让客户购买理财产品,而不是合理的进行资产配置。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销售
金融产品,收入大部分来自销售佣金,哪个产品目前在卖,哪个产品佣金高,这些从业人员就会销售哪个产品。更有甚者,有理财机构不顾客户利益,当新产品推出
时,会劝说客户退出老产品购买新产品,赚取佣金。
2.
客户理财习惯使然。要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规划,应该尽可能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和现金流,但目前由于信任问题,很少有客户会透露家底。像本人遇到的那位老客
户也只是因为十分信任本人,却是本人众多客户中的寥寥。另外,为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是不收取客户费用的,因为佣金来自产品上游而非消费下游,要让客户掏钱买
信托或者基金容易,但要让客户掏钱买一份理财规划的服务却是难上加难。
3.
理财产品十分欠缺。真的是目前股票行情好,才掩盖了这一缺点,在牛市初期,本人推向客户的产品主要是银行产品和信托产品,而品种和分额却又十分有限。中国
资产证券化尚刚刚起步,也未能渗透到个人投资者群体,类似于Reits这类的产品简直遥不可及。产品的缺乏让理财规划缺少一个底气,因为我们不能让投资得
到有效的缓冲防范。
其实有个理财师真的能帮助很大,在牛市之前,有多少人会想到每年固定投资收益能比贷款利息支出多。以前几年某国投一款三年期的基建信托为例,每年固定投资
收益在8%,还是免税的,而当时的房地产商业贷款又那么低,同样一笔资金每年还有3%的对冲后收益,可比当时的利率高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