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答

(2006-09-20 17:07:32)
◎ 回梦锁南洋的问题:
你的问题刚好给了我一个澄清的机会。我觉得大陆目前称每一个人为“老师”的风气挺有意思的,其实,广义地来讲,“老师”只是让我们发现自己真相的一面镜子。跟眼前的任何一种人、事、物互动的过程,我们的内心都会产生某些反应,从这些细微的感受和波动中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制约与不足,而这便是一个学习及探究身心真相的机会。我只是一个媒介,一座桥梁,帮助大家了解目前东西方智慧传承“整合”的情况,也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自由地抒发意见,因此我不是什么心理学家,也不是狭义的老师,而是一个参与其中的学习者及观察者。
 
◎ 回mtfmtf的问题:
心灵找到依归的可能性与外貌、知名度、金钱或资本都无关,但是却跟有没有机缘碰到智慧教诲有关。我很有幸在三十三岁时巧遇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更有幸能够花二十年的时间译介及浸润在诸多精神导师的思想里,如今新华立品借着《生命的不可思议》这本传记,将逐一介绍这些译作。以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你在高三时就能读到这些究竟真理,一则可能是极其幸运的事,一则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障碍,因为太早熟或太早看透生命真相的人,势必要经过一番挣扎才能再翻转过来,重新肯定世间万象。基于这个理由,我在台湾尽量不去高中或大学演讲,以免揠苗助长。我觉得年轻时要大胆地实验,活出自己,勇于实践自己的潜能,而且要明白,阻碍自己的永远是人格、性格、认知及观念上的负面倾向,或是在养成过程里被灌输进来的恐惧、不安全感、自保机制、自我打压等等的约束。换句话说,周遭的权威人物也许能困住你的行动,可永远也困不住你的心,只要你确知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自然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但只要还有与外境的冲突,就往往代表你的心仍然“不确知”,所以才会产生动摇。不过动摇也没什么不好,因为这会促使你探索自己。也许你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以便我们更落实地探讨。
 
◎ 回阿刚的问题:
修炼不是从有意识转到无意识,而是要让意识觉醒。首先要在睡眠外的清醒时段里保持对每个当下的觉察,包括心里的情绪、感受、想法以及人事物的真相,这就叫做正念,如果能洞悉到每个念头最深的动机或真相,便是在进行“洞见禅修”(insight meditation)。若是做不到,也不要产生懊恼,因为希望达成某种修为的境界,也只不过是一种英雄主义式的期待,仍然是卡在自我中心的欲求里了。因此只要轻松自在地保持对自己的觉知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蜜月与癌症
后一篇:对母亲的回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