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笔记之五——标准贸易模型
(2011-01-16 10:35:19)
标签:
生产可能性边界标准贸易模型贸易条件收入转移梅茨勒悖论财经 |
分类: 经济管理 |
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
特定要素模型:收入分配
赫可歇尔-俄林理论:资源如何决定贸易模式
上面三个模型的共同点:
1、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不同导致了贸易的产生。
2、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曲线由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
3、世界均衡点由世界相对需求曲线与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
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将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结论:一个国家的福利会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
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经济增长发生偏向的两个可能原因:
1、某个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会使得生产可能性向这个部门扩张的幅度大于向其他部门扩张的幅度。
2、一个国家某种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都会使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发生偏向性扩张,这种扩张偏向于以这种要素为特定要素的部门或者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部门。
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一些分析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自伤行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得他们的贸易条件恶化,以至于他们的福利水平比经济增长前还要低(福利恶化型增长)
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如果本国将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外国,意味着本国的收入减少了,因此必须随之减少支出,相应地,外国将增加支出,如果各国支出占世界支出总额的比例发生变动,世界相对需求也会随之变动,从而影响各国的贸易条件。
注意:战争赔偿和对外援助贸易条件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如果转出国对其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倾向大于转入国,那么收入转移会恶化转出国的贸易条件。
需求变动也会导致资源在非贸易品和进口竞争产品部门之间流动。现实中,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家相信,贸易壁垒的影响正好证实了收入转移会使得转出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的假设。
梅茨勒悖论:关税和出口补贴会对一个国家的国内价格产生相反影响的可能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