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经济学原理笔记之十七
(2010-05-29 12:11:27)
标签:
寡头反托拉斯法博弈囚徒困境卡特尔经济学原理曼昆文化 |
分类: 经济管理 |
寡头的定义在前一篇中已经有了,寡头(oligopoly):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寡头之间存在博弈。
博弈论(game
在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市场上,每个企业与市场相比都如此之小,以至于它与其他企业在策略上的相互关系并不重要。
1. 只有少数几个买者的市场
由于寡头市场只有几个卖者,因此,寡头的关键特征是合作与利己之间的冲突。
1.1. 双头的例子
双头:两个卖者的寡头
1.2. 竞争、垄断和卡特尔
勾结(collusion):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卡特尔(cartel):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反托拉斯法禁止)
1.3. 寡头的均衡
纳什均衡(Nash
结论:当寡头企业单独的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但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1.4. 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寡头决策需要权衡的效应:
²
²
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其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对社会有效率的水平。
2. 合作经济学
囚徒困境(prisoners'
2.1. 囚徒困境
在两个被怀疑犯罪的罪犯之间的博弈中,每个人得到的刑期既取决于自己是坦白还是保持沉默的个人决策,又取决于另一个罪犯所做出的决策。
占优策略(dominant
2.2. 作为囚徒困境的寡头
垄断结果对寡头整体来讲是理性的,但每个寡头都有违背协议的激励。正如利己使囚徒困境中的囚犯坦白一样,利己也是寡头难以维持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合作结果。(所以卡特尔一般维持不长时间,卡特尔例子如opec组织)
2.3. 囚徒困境的其他例子
²
²
2.4. 囚徒困境与社会福利
只有在市场竞争时,看不见的手才能引导资源有效地配置,而只有市场上的企业不能相互合作时,市场才是竞争的。
2.5. 人们有时能合作的原因
囚徒困境表明合作的困难的,那么还存在合作的原因是:只要参与者都非常关心未来的利润,他们就将放弃违规带来的一次性好处。因此,在多次进行的囚徒困境博弈中,两个参与者可能达到合作的结果。
有时尽管卡特尔的个别成员有违规的激励,但卡特尔也能维持勾结性的协议,最经常的情况是,参与者可以解决囚徒困境是因为,他们的博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
3. 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3.1. 贸易限制与反托拉斯法
198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把寡头之间的协议从一种无法执行的合约提升为有罪的勾结。
1914《克莱顿法》进一步强化了发托拉斯法。
3.2. 关于反托拉斯政策的争论
²
²
²
4. 结论